• “老祖宗严选”“凤凰新城”“富春智擎城”……富阳大城北征名,专家学者、规划老兵、产业观察者、科创青年纷纷发声

    2025-08-20

    日前,富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启动“富阳大城北”征名活动,让这块承载着富阳千年文脉与未来产业梦想的16.8平方公里热土,再次引发市民关注与热议。专家学者、规划老兵、产业观察者、科创青年纷纷发声,从文化传承、区域联动到创新发展,多维度勾勒他们对这片“富阳老底子”的深厚期许。

    吴刚强:这里是“老祖宗严选”,要让历史照亮未来

    “大城北,那是富阳人最早生活的地方。”区政协委员、富阳本土文化学者吴刚强说,这片区域依山傍水,是天然的城郭所在。坐拥阳陂湖这片肥沃湿地的同时,大城北与富春江不远不近的距离又使它远离洪患,是古人智慧选择的宜居宝地。“安居”才能“乐业”,此地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产业基础,正源于天然“宜居”这一特性。“即便是现在,这里也是‘富春山居式’生活的理想所在。”吴刚强说。

    “北宋元祐年间,苏东坡写过《乞相度开石门河状》,他以超越时代的视野,将新桥港(即新桥江)视为贯通杭州与富阳的航运命脉。”在吴刚强眼中,大城北不仅是“老祖宗严选”,更是富阳最早融入大杭州的地方。早在宋代,这里就已经是富阳融杭的“桥头堡”。南宋定都临安(杭州)时,这片距京都仅五十里的土地凭借地缘优势迎来了产业兴盛,成为造纸与豆腐皮产业的集中地。

    “建设不能只算经济账,更要算文化账!”吴刚强呼吁在片区开发中守护文化基因。为此,他提出三个具体愿景:一是擦亮“董双成文化”这颗遗珠,整合妙庭观与朝阳寺资源,打造连接阳陂湖的文化新地标;二是确立大城北的核心文化身份,通过考古挖掘或设立遗址碑、纪念馆,在凤凰山或郜村一带重现汉代古城与三国东安郡的印记;三是丰富阳陂湖人文内涵,恢复如许明大王庙等古迹,系统展示大城北文化元素,让孤山不孤、文脉永续。“产业更替是常态,但文化的基因、产业的根脉,必须流传下去。”吴刚强坚信,只有新产业带来人气集聚,传统文化才能获得新生土壤。

    盛国宏:凤凰涅槃,要以时间换空间

    “大城北是富阳腾飞的关键引擎!”区住建局二级调研员盛国宏,从杭州“三核八副”的宏大格局加以分析。他指出,当前城市发展的模式是“核心带组团”,作为城西科创大走廊“金南翼”,与城西云城、高新区(滨江)半小时交通圈的大城北,在招商引资引才方面具有优势,是承接杭州高端科创资源外溢的上上之选。

    与此同时,这位老规划人也直言当前富阳与核心区的公共服务水平还有差距。“科创最重要的是‘人才’,高科技企业的招引要拼配套、卷服务。”盛国宏提出要用“田忌赛马”的智慧和策略,用时间换空间。第一阶段,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全力承接产业溢出,通过腾挪整合产业用地,尽可能多地招引高新企业,立起消费支撑,在此期间同步补齐公共服务短板;第二阶段,依托产业发展的先发优势,以城北活力带动富春江畔的文旅、康养等产业发展。“要在全区范围内出台一个‘集中建设’跟‘利益平衡’的机制,避免内耗和低效重复。”盛国宏说。

    “要先有‘1’,那么多的‘0’才有价值,就像西湖是杭州的‘1’一样。”盛国宏认为,就富阳整体发展来看,最重要的是两个发动机,大城北是富阳产业发展、人才培养的发动机,而两桥(富阳大桥、富春江第一大桥)两路(江南、江北滨江大道)外延三百米范围的“春江花月夜”,是富阳城市的“脸”和文旅发动机。这两个发动机打造成功,富阳区发展的基础就打好了。

    盛国宏特别强调大城北的“中心性”和“门户性”。他认为,激活后的大城北,凭借强大的交通枢纽能力,将成为辐射带动新登、场口、东洲、杭州富春湾新城等多个片区的“富阳地理心脏”,同时该区域也是辐射带动大杭州西南的门户,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价值。为此,他力荐命名“凤凰新城”,既因域内有凤凰山、朝阳寺、泗洲造纸遗址等历史印记,状如腾飞的凤凰,更取“凤凰涅槃”的吉兆,呼应富阳产业升级的雄心,寄托招引科创“金凤凰”入城的深切期盼。

    李治钢:做活“联通联动核心区”,推动“科产城人”深度融合

    区科协四级调研员李治钢则精准定位大城北为富阳“联通联动发展核心区”。“大城北可以称得上是‘富阳的老底子’,这里不仅有文化积淀,更有产业基础。2004年前后,这里曾是光通信产业功能区。”他说,随着富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不断扩容,如今大城北的位置成了串联各个片区的关键纽带,“这个区块发展起来、定位清晰了,整个开发区的联动效能将极大提升。”

    对于产业发展方向,李治钢强调务实与特色:“避免重复建设,综合考虑地缘面积,创新研发是顺应规律的选择。”他着重提出“科产城人高度融合”的愿景,这里的“人”不仅指富阳本地青年才俊,更要广纳四方“新富阳人”,要让本地和外地科技人才在此汇聚领航,整个板块才能真正“热”起来。

    在命名建议上,李治钢认为要紧扣区块使命,体现“科技属性、创新内核、资源汇聚、未来导向”,易读易记的同时还要有品牌辨识度。“临水多用‘湾’,靠山常取‘谷’,而作为未来城市核心,后缀宜用‘城’。”分析命名规律后,李治钢建议大城北片区取名“富春智擎城”,“富春”自是一脉相承的,而“智”代表智慧科技,“擎”意为引擎、驱动,突出园区作为区域科技发展“核心动力源”的定位,适合以技术研发、产业赋能为核心的园区。“取完名字要用富阳方言多念几遍。”他笑言,本土韵脚亦是文化认同的密码。

    张帆:破解青年群体面临的“事业、生活、成本”三大难题

    “如果大城北真能实现 ‘国家级产业平台’+‘15分钟山水生活圈’+‘主城级配套’ 的三角平衡,你会放弃挤破头的杭州主城区‘老破小’,来大城北抢‘首班车’吗?”在富阳工作1年的浙江中医药大学富阳研究院科研带头人张帆,道出了许多同龄人对富阳大城北这片热土的关注焦点。她结合自身经历,希望大城北能进一步破解青年群体普遍面临的“事业、生活、成本”三大难题。

    首先,“背靠大树好乘凉”是硬道理。“大城北背靠富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这里头部企业聚集、产业链完备。”张帆表示,技术岗的晋升通道和跨领域协作机会可能比杭州主城区更立体。

    其次,“通勤”是年轻人选择安家地的关键考量。“杭州中环+彩虹快速路直达杭州主城区,杭淳开高速打通外联。这就意味着住在有山有水的大城北,也能实现30分钟到达未来科技城或云城,通勤性价比拉满。”张帆说。

    此外,张帆还敏锐地捕捉到区域联动的“隐藏福利”:“银湖科技城是大城北的近邻,未来和隔壁大厂搞技术沙龙、联合路演可能像串门一样简单,资源流动比孤岛式园区强太多了。”

    当然,奋斗之外,“诗与远方”同样重要。张帆特别强调大城北得天独厚的自然与文化基因。“16.8平方公里自带山水底色,千年泗洲造纸遗址就在旁边。一下班就能徒步山林,周末逛文化遗址、拍国风大片,这才是‘新城’该有的松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