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千万工程”之笔 绘绿水青山长卷——解析富春江畔的绿色共富密码
2025-07-04
富春江畔,山水如画。二十年来,富阳区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指引,通过“千万工程”的接续奋斗,实现了从环境整治到产业融合、从美丽乡村到美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暖春到烟雨桐洲赴“春天的盛会”,炎夏去湖源乡“龙鳞坝”玩水,金秋去渔山闻稻香,冬日赴万市赏银杏吃暖锅……富春大地上,一个个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小乡村变身“网红”,让无数城里人趋之若鹜,也吸引着在外漂泊的村民纷纷回乡创业。这些,无不印证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实践伟力。
2005年,富阳区农业总产值26.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585元;至2024年,全区农林牧渔总产值达79.11亿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322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1.53。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正徐徐展开。
生态筑基:重塑绿水青山的“富阳底色”
2005年,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安吉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与2003年启动的“千万工程”形成理论与实践的双向赋能。自那时起,富阳始终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深刻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千万工程”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坚守初心,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着力绘就整洁有序、产业融合、数智互联、大气淳美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环山乡诸佳坞村胡震纪念馆门口有一株古柏,一半枯死,一半仍茂盛生长——这枯萎的一半是因为以前堆放铜球所致。而放任古柏以这样的姿态生长,正是为了“以树为鉴”。
环山乡从改革开放初期便开始搞铜冶炼,鼎盛时期,乡里90%以上劳动人员从事铜业、乡财政90%来自铜业、90%的产值来自铜业。在诸佳坞村,550余户中有150余户从事铜冶炼行业,仅晒铜场就有130多个,占地面积达2万平方米。铜带来了财富,但粗放、落后的加工方式也让铜冶炼成为远近闻名的“污染大户”。因此,富阳重拳出击,开展环山乡非法经营、加工涉重废物专项执法行动。2018年,又围绕“三纵四横”主干道,以“拆、清、建、挖、整、管、洁、序、美、提”10字方针,对30多年没有变化、面积约0.85平方公里的集镇进行全域整治。整治成果覆盖4个行政村,惠及农户1248户,乡容村貌发生了极大变化,并成功打造“省级样板”。
类似的变化,富阳不少乡镇(街道)都经历过。
曾经的壶源溪因化工厂、小水电站泛滥,水质跌至劣Ⅴ类。富阳投入近十亿元治水,关停沿岸64家污染企业,拆除9座小水电站,恢复溪流自然流量。如今的壶源溪清澈见底,成为国家级生态乡的核心景观。
在重塑绿水青山底色的同时,富阳以“三清理三整治三提升”为标准,通过全域整治,打造“无死角”美丽乡村。截至目前,累计拆除违建超200万平方米,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卫生户厕普及率均达100%。如湖源乡新一村通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腾出空间7000平方米,门前屋后的乱堆乱放变成了红花绿草,昔日的泥巴地变成了整洁的口袋停车场,曾经的断墙残垣变成了生机勃勃的菜地。好山好水加上好村落,让龙鳞坝在2019年夏天横空出世,日均游客超万人次,新一村也成为浙江省AAA级景区村庄。
从黑山顶赏油菜花到龙鳞坝嬉水,从安顶山“天空之镜”到东梓关杭派民居,富阳用一个个实实在在的乡村实例证明,乡村旅游“出圈”并非偶然,而是生态修复、村庄治理与景观设计的共生成果。
文化铸魂:激活乡土基因的“内生动力”
大源镇蒋家村有20余座明清老台门,这些老台门背后,藏着富春山水的绵绵文脉。2021年,蒋家村以新时代美丽乡村及标杆点、未来乡村建设为载体,开展全域村庄环境提升和产业基础配套建设,做精做强“麦家文学影视、蒋氏耕读文化、红色史料研学”三大文化场景,讲好“一座老台门、半部民国史”的精彩故事,打造“麦家文学影视IP”,通过《人生海海》场景还原,形成“谍战民宿”“解密书屋”等沉浸式体验项目。一座座饱含沧桑的老台门,成了全面盘活蒋家村闲置资源的钥匙,将蒋家村的美丽“颜值”转变为美丽“产值”。
如果说生态资源是视觉吸引的原始动能,那么文化内涵便是让游客留下来的精神共鸣。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不断实践中,富阳坚持深挖乡村内涵,以文化为纽带,推动“一村一品”差异化发展,不仅让传统“活起来”,更让一个个村落承载起人们的乡愁和情怀。
如今的富阳,一个个或古老、或传统的名词正日益响亮,其中包括泗洲造纸作坊遗址、新登古城墙、瓦窑里遗址、经纬准交点等富阳地标,罗隐、郁达夫、麦家等名家故事,孙权东吴文化、周雄孝善文化、金萧支队红色文化等特色文化,龙门“牛八碗”、永昌臭豆腐、湖源灰汤粽、东坞山豆腐皮、场口土猪肉包子等地道美食……绿水青山间,乡音不改、乡味常存。
乡愁也带回了离家许久的人们。
“95后”新农人王维钊花了5年时间,将家乡的“烂田坞”打造成他心中的乡村“乌托邦”;湖源人童小军返乡创办“留白”民宿、书房;在外工作多年的俞盼盼、俞佳楠姐弟俩回到桐洲岛,创办了“入木·屿上”民宿,获评杭州市四花级精品民宿……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正是这些人的回归,让富阳的广大农村迸发出更加磅礴的内生动力,也让绿水青山间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增添了独特魅力。
产业赋能:从“美丽颜值”到“共富产值”
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富阳以此为目标,提出以流域为单元,以组团为抓手,将全区24个乡镇(街道)划分为大壶源、大葛溪、大龙门、大安顶、大江北、大城北等6大联动发展组团,系统推进美丽乡村、美丽经济、美丽人文一体发展,破解“单打独斗”困局,全域、全貌、全尺度打造现代版富春山居图。一方面,结合6大联动组团的风光、风俗、风味,打造特色风貌区;另一方面,立足资源禀赋,明晰6大组团“悦山乐水”“花开营地”“红色研学”“生态养生”“运动休闲”“岭上花开”等不同定位,着力打造葛洪丹谷、杏福万市、恬漫永昌、茶韵春建、乐水湖源等一批特色节点,带动各组团差异化发展,并由此推进各组团的特色优势和产业发展联动,形成“一组团一产业”格局。
在立足6大联动发展组团的基础上,富阳积极招引坑西温泉、冰淇淋乐园、小叠空梦想田园等龙头项目,总投资超150亿元,以“一子落”促“满盘活”。今年“五一”假期,全区民宿(农家乐)共接待游客4.57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1021.34万元,创历史新高。
同时,做强茶叶、林下、香榧等特色产业,通过培育、发展一批共富工坊、强村公司,带动乡村产业竞争力、品牌度持续提升。探索“资源招商”“环境入股”,做实“飞地抱团”“村企联动”,推进“资源变资产”,159个村出资1.6亿元入股乡村美丽大厦,村年均增收10万元。成立“村播共富助跑团”,引育农村电商69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1252家, 实现“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有效带动低收入农户增收,确保共富路上“一个都不少”。
银湖街道唐家坞村的艺创街上,直播基地、陶艺工坊、家居工坊等乡村产业与老年服务站、“5G智慧医疗”等社会治理数字化系统相得益彰;新登镇潘堰村的农田配套了绿道、瞭望塔、观光台等设施,吸引了无数游客来此玩耍、烧烤,好几户村民办起了民宿、农家乐;银湖街道金竺村建起了特色伞笔产业园区,在实现伞笔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同时,打造伞笔主题文化展示平台;湖源乡新一村以“村播馆”为“共富驾驶舱”,将村民家中的优质农产品包装成湖源山礼共富礼包,通过直播带货等渠道带动山货销售124.7万元……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如今的富阳,家门口是绿水青山,手里头捧着金碗银碗。富阳用二十年实践证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与“千万工程”的深度融合,不仅能擦亮城乡生态底色,更能重塑乡村发展模式,激活乡村共富引擎,为可持续发展贡献“生态—经济—社会”协同治理的现实方案。
如果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我们推进生态治理与乡村振兴提供了价值锚点,那么“千万工程”便是实践注脚。富阳正执“千万工程”之笔,绘绿水青山长卷,开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共富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