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阳陂湖学子解锁中医药研学新体验

    2025-07-25

    近日,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阳陂湖小学的同学们在浙江中医药大学师生的带领下,到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参加“浙学少年团——2025约会浙江中医药文化”第一站活动,开启沉浸式的中草药探索之旅。

    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天目山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区内植被丰茂,是天然的“中草药宝库”。

    “大家看,这株附着在朽木上的长着两张叶片、根须攀爬在木头上的植物是象鼻兰,在民间以其全草治疗疝气,但现在可不能随便采摘了,它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活动中,浙江中医药大学的专业教师俞冰、张水利教授和优秀大学生化身“向导”,带着同学们走进山林,一边观察植物的形态、生长环境,一边介绍中草药的名称、功效和民间传说。 同学们睁大眼睛,时而蹲下身仔细触摸叶片,时而拿出笔记本认真记录,仿佛一个个小小的“本草研究者”。

    认识了中草药后,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按照“不破坏生态、只取少量样本”的原则,小心翼翼地采集木槿、鱼腥草、紫苏、杜仲等常见草药的标本。

    回到山庄,同学们又投入到标本压制工作中——将新鲜的草药平整地铺在吸水纸上,小心对齐叶片,再用重物压实。“原来制作标本还有这么多讲究,既要保持植物的完整便于观察和研究,又要让它外观漂亮。”一位小朋友边操作边感叹。标本缝制环节更是让孩子们成就感满满。他们用针线将干燥后的标本固定在卡纸上,还贴心地写上植物名称和采集日期。

    天目山科技馆暨浙江自然博物馆天目山分馆静静坐落于天目山管理局院内,成为师生们探索自然奥秘的第二课堂。

    馆内的每一件展品都让同学们在直观领略天目山之美的同时,更在心中种下了尊重自然、守护生态的种子。

    夜幕降临,一场别开生面的中医药文化联欢会拉开帷幕。联欢会以趣味互动点燃热情,老师捧着鱼腥草、中华猕猴桃、野大豆等草药实物走到台前,同学们凑近观察形态、轻嗅气味,争相举手抢答名称与功效。

    除了中草药探索,为提升急救知识,同学们还在浙江中医药大学滨江门诊部医生柴冰心的带领下,学习心肺复苏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