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茶山到百草湖 杭州银湖实验学校植物生态课程走进香港大学
2025-07-11
借助于校园内的茶山、溪流、园林、湖泊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杭州银湖实验学校开设了一系列自然课程,特别是体系完善、内容丰富的植物生态课程。近日,杭州银湖实验学校受香港大学邀请赴港大参加2025自然教育研讨会,系统展示学校《从茶山到百草湖》植物生态课程体系。
本次自然教育研讨会由香港大学建筑学院主办,旨在通过深度探讨自然教育的社会价值、跨领域专家实践案例分享、香港新界郊野中的沉浸式学习体验,来探索如何用自然教育重建人与土地的联结。
《从茶山到百草湖》植物生态课程体系涵盖小学与初中,分为茶山篇、百草篇与生态篇三个篇章。“我们学校茶山地处小学部教学楼前,百草湖地处初中部的教学楼前,从茶山到百草湖,一方面是指学生从小学阶段来到了初中阶段,另一方面是指课程从茶文化进阶到植物文化,直至生态文化。”杭州银湖实验中学副校长徐国安说。
围绕茶山学习茶文化
杭州银湖实验学校内的茶山面积达6500平方米左右,生长的都是老茶树。依托茶山,杭州银湖实验学校小学部引导三年级学生开始研究学习茶文化。孩子们首先会来到中国茶叶博物馆进行学习,认识不同的茶叶品种,了解茶叶的历史、茶叶的制作工艺、品茶的文化习俗。随后,同学们会对中国的六大茶叶种类展开探究,通过对茶叶颜色、形状、香味等特征的观察,学会对不同茶叶种类的区分以及分类依据。此外,同学们还带上探究笔记走上茶山,观察茶树的生长环境。
“每年三月份开始,从小学部到初中部的所有学生都有机会上茶山采茶,在劳动中体会收获的快乐,不仅能品尝到自己亲手摘的茶叶,还能获得一定的劳动报酬用作班级活动支出。”杭州银湖实验学校初中部八年级科学备课组长裘昌明说。
新茶采摘下来后,学校特意聘请专业茶农,让学生学习茶叶的炒制过程与技术。“孩子们还为银湖实验学校生产的西湖龙井重新命名为“银湖龙井”,为产品设计外包装,并投票选出最受大家欢迎的样式。”裘昌明说。
经过一系列学习实践后,杭州银湖实验学校会举办茶文化成果展示,让同学们展示学习成果,进行茶艺表演,介绍茶文化。
为百种植物编纂图册
百草湖位于杭州银湖实验学校初中部教学楼前,周围植被丰富。每年百草湖周围鲜花盛开的季节,杭州银湖实验学校初中部会在湖旁举办“花朝诗会”,师生一起穿着汉服朗诵诗歌,歌颂春天万物复苏,草长花开。
除了观赏,杭州银湖实验学校还利用百草湖周边的植物为同学们举办各种各样的趣味活动,如制作叶脉书签、利用显微镜观察叶片气孔、观察植物根系、制作植物标本等,学习有关植物的科学知识。
“在对植物个体进行趣味的探究活动后,学生开始对百草湖提出了更多的疑问,比如百草湖周围真的有上百种不同种类的植物吗?”杭州银湖实验学校初中部七年级科学备课组长宋清儿说。
带着这个问题,在老师们的指导下,同学们利用软件对湖边百草进行识别,对结果进行记录与统计,成功发现一百种以上的不同植物。“拥有了这样一个宝贵的数据库后,我们植物课程的下一项内容就是为百草湖边的植物编纂一个植物图册。”宋清儿说。
在课程中,同学们首先学习植物信息卡的制作,并根据植物的特征进行分类。然后利用电脑编纂图册,还制作相应挂牌介绍,让校园中的植物也有了属于自己的“身份证”。
探究百草湖生态系统
除了各类植物,百草湖边还有许多动物,共同构成了百草湖生态系统,动物与植物和谐共处,相映成趣。
“比如黑天鹅孵蛋时,我们进行了慢直播,引发同学们极大的兴趣与关注。”裘昌明说,动物与植物在生态系统中是相互关联的,因此,植物生态课程体系的生态篇课程面向动植物生存的环境,“百草湖生态系统中,有些动植物的生存受到了挑战,同学们根据动植物的生活习性提议并制作校园生态改进决策书”。
植物生态课程体系的最后,同学们不再将目光局限于校园生态系统,更看向校外,比如浙江省内的自然保护区等,“经过在整个课程体系的学习,同学们不仅爱植物和动物,更爱我们的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