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渔山中小奏响劳动教育“新乐章”

    2025-02-28

    “吭个、吭朗、吭丢……”新学期伊始,渔山乡中心小学的同学们正在学校新建的“渔浦耕读苑”非遗馆内兴致勃勃地学习渔山方言。



    “渔浦耕读苑”是由渔山商会企业家捐资建设的劳动专用教室,包括非遗馆、厨艺轩和木工坊三间教室,旨在以独特的方式传承渔山耕读文化。2月26日,“渔浦耕读苑”正式揭牌启用。

    “渔山商会一直密切关注渔山乡教育事业发展,此次助力劳动专用教室建设,就是商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参观“渔浦耕读苑”后,渔山商会副会长彭余海说,渔山商会将继续为渔山学子创造更多走出校园、走进企业和社会的实践机会,拓宽视野,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社会、增长见识。

    踏入非遗馆,浓郁的人文气息扑面而来。馆内精心展示着各类与渔山紧密相连的元素,包括流传许久的渔山故事、极具地域特色的渔山风俗、美不胜收的渔山风景、老底子农耕用具等,让学生深入了解渔山的历史文化脉络,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对家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尤其“话说渔山”板块,以独具创意的活动图版,让学生们在趣味互动中沉浸式学习渔山方言,巧妙地将地域文化与互动学习相融合。

    与之相邻的厨艺轩则充满生活的烟火气,崭新的炉灶、齐全的炊具以及生动的教室布置,为学生烹饪学习提供完备的条件。在专业老师耐心指导下,学生们正在小组合作,学习炒蛋炒饭。“我们希望学生通过在厨艺轩的学习实践,学会自己动手烧饭做菜,甚至能够在六年级毕业时,为自己和家长置办一桌毕业宴。”教完同学们炒蛋炒饭后,渔山中小赵萍老师笑着说。

    走进木工坊,只见教室里整齐摆放着各种木工工具,从锯子、斧头到精密的雕刻刀具,一应俱全。学生们怀着对木工技艺的好奇与热情,拿起工具,尝试将一块块普通木头,变成实用的木制品。“在不断打磨、雕琢过程中,他们锻炼了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也体会到传统木工技艺的魅力和工匠精神的内涵。”渔山中小副校长周建龙说。

    近年来,渔山中小深入挖掘渔山的耕读文化,将其融入劳动教育的内涵与内容之中。“劳动教育不能只停留在技能传授上,更要融入学生日常生活,非遗馆鼓励同学们传承耕读文化,厨艺轩希望同学们学会更多生活技能,木工坊则是让同学们培养动手能力和工匠精神,促进他们在劳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渔山中小校长戴君说。接下来,渔山中小将利用好“渔浦耕读苑”这一全新的教学阵地,鼓励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探索出更具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记者 邵晓鹏 通讯员 黄敏 来源 富阳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