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阳区“四位一体”督察整改提升机制入选《浙江生态文明建设典型经验案例选编》
2023-11-29
近日,杭州市富阳区“四位一体”督察整改机制的创新实践入选《浙江生态文明建设典型经验案例选编》,成为充分展示浙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生动实践的典型经验全省推广。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体制创新和重大改革举措。2017 第一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以来,富阳区坚决扛牢督察整改政治责任,构建“四位一体”督察整改提升工作机制,借势借力督察“利剑”,积极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思路转变升级,持续深化落后产能转型淘汰,累计关停造纸等落后产业企业 1284 家,全面清除低端产业环境污染“沉疴宿疾”,同时聚焦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环境问题,大力推进美丽城乡、美丽经济、美丽人文“新三美”联动,打造“创新活力、都市田园、山水人文、幸福宜居”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实景地。
一、督察整改与产业转型一体谋划,保障问题根源性化解
富阳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成立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区整改领导小组,坚决扛起生态环境保护和督察整改政治责任,直面造纸等支柱产业转型腾退巨大阵痛(企业信贷风险200多亿、税收减少15亿元以上),下定决心以督察整改为契机,对全区造纸产业实施全面腾退和转型。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以来,累计腾退造纸企业397家,关停铜冶炼企业40家,削减造纸产能805万吨、淘汰铜冶炼产能22万吨。通过产业转型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期间富阳区累计收到信访件145件,其中涉及造纸、铜冶炼等相关产业5件。督察整改和产业转型均取得实效。其中造纸行业腾退转型作为浙江省有序推进特色行业整治和转型升级案例入选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2023年编写的《督察成效典型案例汇编》。
二、整改清单与责任清单一体部署,保障责任系统性落实
在督察整改过程中,坚持深入一线调研、摸清问题堵点,制定整改工作“任务、责任、时限”三张清单,实行分级分类督导包干制,重点问题由区领导包干,普通问题实行乡镇、部门双包干,做到拉条挂账、逐项推进。同时,定期对问题整改情况进行现场督查,对推进不快、整改不力的采取下发提示函等提醒手段, 做到“鞭子”高扬、震慑常在。截至2023年10月,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和省委生态环保督察333个交办信访件、6个反馈问题均整改到位,其中“水田垦造”“尾矿库销库”等问题整改成效突出,入选省市“七张问题清单”示范案例库。
三、整改落实与“举一反三”一体推进,保障问题全面性整改
强化“举一反三”整改落实机制,坚持将督察整改与多发性、普发性环境问题查改相结合,多部门联合排查跨行业、跨区域、跨系统的生态环境问题隐患,确保主动发现问题、解决突出问题、化解重大风险、补齐治理短板。在督察整改期间,对群众反映较为突出的“旱改水”、尾矿库、制砂、建筑垃圾处置、土壤污染、 畜禽屠宰场等领域累计开展联动排查 8 轮,立行立改各类问题74个。同时,注重将“当下改”与“长效管”相结合,深挖单个问题背后的共性因素,强化抓本治源、建章立制,做到从体制机制 层面堵漏洞、补短板、强弱项、防反弹。2021年以来,结合省委“重大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清单”整改工作,累计印发生态环境领域建章立制文件27个,推动生态环境“问题清单”转变成“制度清单”,做到“整改一个问题,完善一套制度,堵塞一批漏洞”。
四、整改成效与常态查改一体考核,保障隐患持续性消除
一方面,强化督察整改绩效考核机制,将牵头部门问题整改的时效、成效、实效与年度综合考评挂钩,每月定期通报完成情况,对排名较差的督办提醒、对排名较高的给予考核激励,在全区范围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2023年累计下发抄告单、督办单共34份。另一方面,坚持常态化区级生态环境下沉督查、考核,将乡镇(街道)生态环境问题日常化解纳入下沉督查内容,做到既督已有问题整改进度,也督全新环境问题自查自改、即知即改成效,督查结果作为省委“重大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清单”重要考核内容,纳入乡镇(街道)综合考评内容。2023年,富阳区累计出动督查人员900余人次,开展督查6轮次,督导乡镇 (街道)自查化解环境问题57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