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开发整理 湖源乡发展的又一条新路

2010-03-30

    去年,湖源乡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取得不斐成绩,全年共完成了18个建设用地复垦和垦造耕地项目,其中完成土地开发(造地)面积433亩,宅基地复垦面积121亩,均超额完成市里下达的指标任务。值得一提的是,这18个建设用地复垦项目中,有9个项目被评为优良工程,并被评为杭州市建设用地复垦和垦造耕地先进集体,受到表彰奖励。

     尝到甜头的各行政村土地开发整理积极性高涨,今年湖源乡10个行政村全部申报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到目前为止,湖源乡城建办已对各村申报的项目进行实地踏看,前期审报准备工作已基本完成。

    

    常南村:复垦土地近百亩,昔日乱石滩变良田

    近日,记者来到常南村石井坞,在绵延4公里的溪道旁,秀丽的山湾间,整齐、有序的坐落着复垦后近百亩平坦的黄土地,层层叠叠的梯田错落有致,沟、渠、路配套,壮观的场面让人惊叹。谁还能想象,几个月前,这里还是一片乱石滩。

    原来的石井坞是块不毛之地,连片的乱石滩根本不能用来耕作。去年,常南村将这块乱石滩列入垦造耕地项目,但在施工过程中,由于附近缺少复垦所需的土壤,为了确保近百亩面积复垦的工程质量,该村从5公里外的上藏自然村运土,仅此一项投入30多万元,该工程被评为优良工程。 

    这片昔日的乱石滩如今变成了良田。常南村充分利用土地整理取得的成果,将整理出来的86亩土地通过招投标形式,连片承包规模经营,种植茶叶、有机蔬菜等。至目前,已有多人有意向承包这片土地。

    湖源山高坡陡,有些项目实施地段缺少土壤或石块,为确保工程质量,施工中需要从外村取土或运石块,成本高、难度大。但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做出来的工程质量却在全市领先,获得国土部门的高度评价。这其中,倾注了乡、村两级干部的心血,为了保进度、督质量,乡土地开发专管员孙红斌几乎每天都到施工现场,3个月内穿破了5双鞋。
 
    石龙村:土地开发整理改善民生

    石龙村经济非常薄弱,村集体经济几乎是空白,但土地开发给石龙村带来了新机遇。去年,石龙村共有南塘畈、大台山、石塔头3个宅基地复垦项目,共计70多亩土地,均由村集体承包工程施工。村支两委干部牢牢抓住土地开发整理的契机,大力实施宅基地复垦,将高山上闲置老房拆除平整,并严格按照工程要求施工。该村3个宅基地复垦项目,个个被评为优良工程。

    不仅如此,该村通过宅基地复垦增加了村集体收入,之后又把这笔土地开发增加的收入用于村里的公益事业建设:投资40多万元新建南石溪边的联网公路;投资10多万建造篮球场、添置健身设施;为村民们缴纳养老保险等。改善民生,让老百姓真正得到了实惠。

    村主任吴忠成说,村集体收入要增加,不仅要改善村民们生产生活条件,还增加村民的收入,村里利用毛竹资源优势,发展雷竹基地,复垦的70多土地上通过连片承包的方式,种植经济价值的雷竹,估计平均每亩收入可达2到3万元。

    土地开发整理,湖源发展又一条新路

    湖源乡地处偏远山区,乡、村两级经济薄弱。该乡认为,土地开发项目通过村集体承包,靠项目增加乡、村集体经济收入,加快新农村建设和村级公益事业,就是目前湖源乡发展的一条新路。

    为有效利用垦造耕地,湖源乡邀请农业局技术专家出谋划策,规范农作物耕种种类、范围,并积极开发有效经济作物。目前,有机蔬菜、四季水果、高山茶叶、苗木、雷竹等均已被列入主要耕作作物,并通过结合“联乡结村”,搭建产、供、销三大平台,实现产销对接,拓宽市场。目前,与该乡“联乡结对”的杭州长河街道已为该乡搭建苗木种植平台,还对高山茶叶种植等做了专门指导和谋划。

    今年,湖源乡还将加大全乡土地开发整理考核力度,参照市专项考核办法,将专门出台湖源乡土地开发项目考核办法,彻底改变乡、村两级干部“做与不做一个样,做好、做坏一个样”的局面,将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与年底乡干部考核直接挂钩,与村班子经济直接挂钩,与村干部个人经济收入直接挂钩,实行阳光操作,营造肯干、能干、快干、苦干、实干的氛围,确保今年土地发开项目保质保量完成。(通讯员 俞艺 方军平 记者 寿旭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