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个乡镇(街道)将建避灾中心
2007-07-30
我市将在7个乡镇(街道)启动避灾工程试点。避灾工程启动以后我市这7个乡镇街道都将建立起避灾中心,在灾情严重的情况下避灾中心将有效地分散和安置受灾的老百姓。这是记者在昨天召开的全市避灾工程建设试点工作会议上获悉的。
记者了解到2005年9月份我市附近的临安昌化一带遭到特大暴雨袭击,发生较大规模的泥石流灾害,造成12人死亡。民政局负责人表示,如果避灾工程早几年实施,就能避免这样的惨重的伤亡发生。目前针对我市灾害的分布特点,在富春街道、高桥镇、新登镇、胥口镇、洞桥镇、大源镇、湖源乡等7个乡镇街道开展避灾工程试点工作,并将在2007年8月底完成避灾中心的建设。
民政局救助救灾科的工作人员介绍,“避灾工程”将主要以盘活和利用公共设施资源为主,一般利用现有敬老院、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办公用房、中小学校舍、“星光老年之家”等公共用房。在这些公共用房中增加救灾功能和设施,保证灾时转移安置群众有房住、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据了解我市每年都有因台风等严重自然灾害而需要转移安置的群众,在2006年一年因台风、泥石流引起灾情而转移安置的人数达到了1210人。(记者 徐健辉)
记者了解到2005年9月份我市附近的临安昌化一带遭到特大暴雨袭击,发生较大规模的泥石流灾害,造成12人死亡。民政局负责人表示,如果避灾工程早几年实施,就能避免这样的惨重的伤亡发生。目前针对我市灾害的分布特点,在富春街道、高桥镇、新登镇、胥口镇、洞桥镇、大源镇、湖源乡等7个乡镇街道开展避灾工程试点工作,并将在2007年8月底完成避灾中心的建设。
民政局救助救灾科的工作人员介绍,“避灾工程”将主要以盘活和利用公共设施资源为主,一般利用现有敬老院、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办公用房、中小学校舍、“星光老年之家”等公共用房。在这些公共用房中增加救灾功能和设施,保证灾时转移安置群众有房住、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据了解我市每年都有因台风等严重自然灾害而需要转移安置的群众,在2006年一年因台风、泥石流引起灾情而转移安置的人数达到了1210人。(记者 徐健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