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源溪畔的“流动风景线” “人防+技防” 守护孩童安全

    2025-07-23

    盛夏七月,每日下午4点,大源溪畔就会出现一道令人心安的风景——一支统一身着青色救援服的队伍,携带救生衣、救生圈、打捞杆和急救箱等装备,沿溪岸来回巡防。他们就是富阳区平安应急救援服务中心(平安救援队)的队员。

    自7月1日起,这支由志愿者组成的队伍受大源镇政府委托,正式开启暑期防溺水护航行动,成为溪畔最可靠的“人形堤坝”。

    大源溪塔堰段在傍晚时分人头攒动,嬉水者纷至沓来。平安救援队队长姜成深知其中风险,他带领队员将值守重心精准锁定在下午4点至晚上7点半的关键时段与塔堰段蛇头堰高危水域。

    烈日炙烤下,这群由个体经营者、上班族组成的志愿者,主动挤出时间投身公益,只为确保溪流中的生命安然无恙。

    生死时速的救援瞬间

    7月9日傍晚,大源溪塔堰坝水域上演了一次生死时速。一老一小正在水中享受清凉,突然两人被蛇头堰滚水坝暗流裹挟,卷入溪水漩涡,小孩在水中翻滚了两圈。岸上队员何雪荣见状没有丝毫犹豫,如离弦之箭般冲入水中,协助二人来到缓流水域。为解除险情,他右脚底和左腿膝盖被水下尖石硬生生剐掉两块皮。事后,他却淡然回应:“两块皮掉了没什么,只要人没事就好。”

    危险并未因一次壮举而退避。次日傍晚,一名4岁外地女童在滚水堰坝上游玩耍时被急流冲下,瞬间没入溪水中挣扎呛水。千钧一发之际,队长姜成如一道闪电疾驰而至,探身入水,一把将幼小身躯怀抱上岸。当惊魂未定的孩子吐出几口水后放声大哭,在场所有人悬着的心才终于落下。短短两天,两次果决出手,溺水的险情被及时化解——大源溪畔的平安身影,用迅捷的行动与无畏的勇气,筑起守护生命的坚固防线。

    汗水与科技铸就的安全防线

    在塔堰段蛇头堰人声鼎沸的黄昏,救援队员的神经始终紧绷如弦。他们深知,片刻的松懈可能意味着无法挽回的悲剧。队长姜成坦言:“安全责任重如山,每一次劝导与注视都关乎生命。”这份责任不仅刻在心上,更浸透在每日被汗水反复湿透的救援服里。

    为切实保障群众生命安全,大源镇始终将防溺水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持续发力完善公共场所应急救援体系。这份坚守与付出,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深切共鸣与有力支持。

    7月16日下午,富阳区红十字会向大源镇捐赠了一台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及配套急救包。这台被誉为“救命神器”的AED设备,就配置在大源溪畔蛇头堰区域,为防溺水工作再添一道至关重要的“安全锁”。急救包的补充,进一步丰富了现场应急救援物资储备。

    这份及时的捐赠,不仅是对一线救援力量的强力支援,更是科技赋能公共安全、守护生命健康的生动体现。平安救援队队员已接受了相关设备的操作培训,确保关键时刻“拿得出、用得上”。

    溪水无言,却映照出守护者最挺拔的身影。当大源平安救援队队员每日身披汗水浸透的青色制服巡行于溪畔,他们不仅传递着“安全不放假”的郑重承诺,更在无声地呼唤整个社会对生命防线的共同构筑。

    “我们站在这里,就是希望悲剧永远不发生。我们做公益,就是为了帮助他人、快乐自己。”姜成说。如今,新添置的AED和急救物资,进一步强化了科技赋能,让人防与技防紧密结合,共同编织起更密、更牢的生命安全防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