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市镇:三道防线聚力“化纷争” 基层矛盾调解“见真章”
2025-06-18
村社是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如何实现矛盾不出村?今年以来,万市镇结合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扎实推进“清风强基”专项行动,从培养一支爱管闲事的“和事佬”队伍入手,打造基层治理“三道防线”,推动解决一批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
老干部具有丰富的领导经验和组织协调能力,有威信能聚人心;老党员觉悟高、党性强,讲公道能服众望;村民小组长、楼道长熟悉村民家中情况,有经验能解难题,他们都是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万市镇充分挖掘各方优势特长,打造“网格员、专兼职调解员和有威望的老党员、老百姓为第一道防线,村干部为第二道防线,村书记为第三道防线”的矛盾纠纷化解“三道防线”,构建起基层矛盾治理闭环,推动纷争在村内化解,切实做到基层矛调“见真章”。
槎源坞村是浙江省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为深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村内多条道路需改扩建,其中一条要征用村民小李承包的土地。然而,小李一家平时不住在村里,村干部和他多次电话沟通无果,扩建工程就这么搁置下来。老党员杨云根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迅速组建了一支包括村退休老书记、小李的弟弟和杨大哥自己在内的“基层调解队”。“据我了解,问题核心是小李坚持要土地置换,可村里没地可换。我们得想办法把矛盾化解在我们这一层面。”在明确问题根源后,杨云根三人当即前往小李打工的地方当面协商。经商量,三人决定将承包的土地各划分出一部分补偿小李,小李同意了这一方案。“路通了,日子只会越过越红火。”槎源坞村杨大哥拍着小李的肩膀说。目前工程正在推进中。
如果说槎源坞村道路扩建,充分体现党员在基层治理特别是矛盾纠纷预防排查化解当中第一道防线的作用,那么彭家村邻居道路难题破解,则凸显“三道防线”的统筹协调与专业赋能。
彭家村位于富阳西北部,是万市镇第一大村,人口多、需求多、矛盾多。2025年第一季度,村级一站式服务平台接到村民潘某来电诉求,称邻居罗某未经其同意,准备将两户附房之间共同使用的通行小路封死,用于修筑围栏并加宽一侧通道。作为“第一道防线”的村级网格员徐丽群了解到这一冲突后,迅速稳定当事人情绪,对接具体事项。“第二道防线”村干部毛金鑫在接到反馈后掌握情况,邀请兼职调解员、原村委会主任李锡明参与,并同步上报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彭立忠,并组织双方调解协商。彭立忠作为“第三道防线”,第一时间牵头介入,结合道路所有权信息与安全隐患分析,精准划定加宽界线与共同修缮方案,并通过明确费用分担机制平衡双方权益,最终促成双方签字和解。
“得益于‘三道防线’每一道尽责负责,镇里的矛盾纠纷都少了许多。”万市镇有关负责人说,该镇以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体系建设为抓手,围绕“小事不过夜、大事不满月”“家事不出网、邻事不出村”“初访不过村书记、重访不过镇书记”工作目标,全域推行“三道防线”乡村治理方法,实现了全镇平安和谐。今年以来,全镇排查受理矛盾纠纷433件,其中网格化解103件,村社干部化解250件,村社书记化解33件,占全镇总量的89.1%。接下来,万市镇将结合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持续推进“清风强基”专项行动,让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走深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