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绿镇:薪火相传“篮”不住
2025-08-01
7月27日,随着拱墅运河体育公园体育馆的终场哨声落下,富阳队以89∶61战胜上城队,捧起“浙BA”杭州赛区冠军奖杯。
颁奖仪式上,常绿镇黄弹村人章炬接过决赛MVP奖杯。35岁的他带着护膝的膝盖微微弯曲,与身旁同样生于常绿的队友章佳飞相视一笑——后者刚在不久前的“浙BA”杭州西部赛区富阳对战桐庐的比赛中斩获单场MVP。
这对从常绿镇走出的球员,此刻并肩站在领奖台上。而在60公里外的家乡常绿镇,老人们摩挲着“草鞋篮球队”的旧照片,看着手机直播视频里穿专业战靴的后辈,恍惚间仿佛看到了上世纪50年代的场景:独轮车把上的篮球晃啊晃,穿草鞋的年轻人收完谷子,就在晒谷场上支起篮板,用最质朴的热爱,开启了跨越半个多世纪的常绿篮球传奇。2005年2月,常绿镇就被浙江省体育局授予“浙江省篮球之乡”的称号。
从“诸萧富”三地闻名的“草鞋战队”,到如今闪耀“浙BA”的“双子星”;从树枝搭成的临时球架,到可容纳1279人的专业篮球馆……常绿镇用坚守与传承,将篮球从一项运动淬炼为一种精神、一张名片、一条富农强镇的特色之路。
泥土里长出的篮球魂:从草鞋到战靴的热血记忆
一辆褪色的独轮车静静立在角落,车把上悬挂的牛皮篮球早已开裂,却仍能窥见当年的模样——上世纪50年代,常绿镇独轮车运输队的队员们推着它穿梭在富阳、萧山、诸暨的山路间,车斗里装的是土纸、毛竹等山货,车把上挂着的篮球却是比干粮还重要的宝贝。
“队员们一路运货,休息时,就会与沿路的村民打篮球比赛。”今年81岁的章成朴老人经常会给孩子们讲常绿篮球往事。“那时候因为生活艰苦,大多人都买不起胶鞋,经常是穿着一双草鞋便上场了。对方见我们这边的队员穿草鞋,笑我们是‘泥腿子球队’,结果被我们打了个38∶12,哈哈哈!”老人拍着大腿笑,皱纹里藏着的都是骄傲。
章成朴是常绿镇最早的篮球协会会员、“草鞋篮球队”的第二代,对篮球的热爱至今都没有减弱,“即便是穿草鞋,我们常绿镇也在杭州市农民篮球赛上夺了冠。所以直到现在,常绿人对篮球的热爱刻在骨子里”。
因为每次比赛都是利用运输任务的空隙,所以球员们往往要推着满是货物的独轮车,走上30公里的路,到了目的地就直接开打,打完了再走30公里返回常绿,这体力现在看来简直难以想象。“草鞋篮球队”就是凭借超强体力,打遍富阳、萧山、诸暨三地,并带动了全镇篮球运动60多年长盛不衰。
“以前的球场,得看老天爷心情。”常绿镇退休干部章柏钢笑着说,1983年的长春村灯光球场,两根木杆上架着三个大灯泡,球员们穿着回力鞋在水泥地上狂奔,场边的观众踩着长凳、扒着墙头。“那时候一双回力鞋要12元,能抵一个多星期的工资,可谁都舍得省下钱来买。”作为一名篮球运动资深爱好者,章柏钢至今记得自己第一次穿回力鞋的感觉,“像踩着棉花打球,跳起来能摸到篮板!”
这种热爱钻进了常绿人的骨子里。章成朴2001年为儿子办的那场“篮球婚礼”,至今被津津乐道:他请来浙江万马男篮梯队和村民组队打友谊赛,500多人把球场围得水泄不通。如今在常绿,70岁的老奶奶能看懂战术,七八岁的娃会说“挡拆”;全镇20多支球队里,“父子兵”“兄弟连”比比皆是。大章村的章彪从2008年打第一届百村赛到现在已过去16个年头,他带着徒弟章林伟继续征战,“等他能独当一面,我的战袍就可以封存了”。
场馆里跃动的新脉搏:从水泥地到专业馆的蜕变之路
2023年4月20日,常绿镇篮球馆开馆仪式上,章巨龙、章柏钢、章凯航祖孙三代穿着草鞋、解放鞋、专业篮球鞋,推着独轮车走过红毯。当1000多个观众席亮起灯,80多岁的章巨龙摸着光滑的木地板,突然红了眼眶:“当年在泥地里打球,哪敢想有今天!”
这座建筑面积3624平方米的场馆,是全镇人的“梦中情馆”。要知道,在2019年前,常绿人还在水泥地上打球,遇上雨天就转战村委会的露天球场,滑倒、擦伤是家常便饭。“现在好了,零下几度都能打,外地球队来了都说‘比市里的馆还专业’!”常绿镇相关负责人介绍。
开馆仪式后,全新的篮球馆就迎来“常绿杯”诸萧富篮球邀请赛,来自诸暨、萧山、富阳三地的篮球队员们在崭新的场馆内上演火热比拼。3天内,馆内1279个座位座无虚席,在线直播观看人数超4万人次。同时吸引邻近诸暨、萧山游客涌入,集镇13家“章妈妈的菜”农家乐和美食广场“常绿味道”特色摊位累计收入超30万元。
自篮球馆开馆以来,每年都有篮球、乒乓球等民间赛事开展,年均举办各类篮球赛超百场,全面丰富常绿居民休闲活动内容,形成生活富裕富足、精神自强的乡村新局面。今年6月,常绿镇篮球馆又开启为期6天共16场的“红绿篮”篮球邀请赛,8支球队在这里厮杀。“篮球馆是‘硬件’,但更重要的是‘软件’——它让常绿的篮球基因有了传承的载体,更让‘篮球+’的想象有了落地的空间。”常绿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赛场上绽放的“双子星”:从乡村球场到“浙BA”的成长轨迹
“篮球是刻在我们骨子里的热爱。”这是章炬在“浙BA”杭州赛区决赛后说的一句话。这位从常绿镇黄弹村走出的球员,在对战建德队时狂砍39分,杭州赛区决赛中又以12分9篮板的全面表现锁定胜局。“我们常绿人打球,有股子‘蛮劲’。村里以前打比赛,落后20分都没人放弃,就像当年镇里的草鞋队,跑60里路也要打比赛。”
比章炬年轻1岁的章佳飞,同样在“浙BA”赛场书写着常绿故事。这位常绿镇长佳村出身的球员,球龄已超20年,曾获杭州青年篮球赛FMVP。“小时候看父辈在灯光球场比赛,场边挤得连石阶都坐满了人,大家一起给球员喊加油,那时候就很羡慕。”章佳飞说,正是这种氛围让他坚持篮球梦想,“现在我们有了更好的条件,更要把‘拼尽全力’的精神传下去”。
然而,章炬和章佳飞不是偶然出现的。在常绿这片热土上,篮球早已融入人们的血脉——从白发老者到垂髫孩童,街头巷尾总能看到跃动的身影,篮球击地的声响与欢呼呐喊交织成独特的韵律。
这里沉淀着深厚的篮球文化底蕴,正如当地人常说:“我们这儿的孩子,学会走路的同时就学会了拍球。”
据了解,从常绿镇先后走出了众多体育老师与篮球教练,他们如同散落的火种,将这份热爱传递到更广阔的天地。
“篮球+”绘就新图景:
从一场球到一方风尚的蝶变之路
一场比赛带火一条街,一个球星带活一个村——这是常绿镇做好“篮”文章的生动写照。
依托篮球品牌,常绿镇近年来探索出“体育+文旅+农业”的融合发展之路,红色研学线路串联起新四军两渡富春江遗址,红色金萧路、绿色生态线连接着黄弹石梯古道,常绿篮球馆静静等着球员们来一场酣畅淋漓的比赛。
“我们要让‘看球’变充实。”常绿镇党委书记盛海杭介绍,“大家来看比赛,白天重走红色古道,在革命先辈的足迹中感悟初心使命;傍晚品尝‘章妈妈的菜’,在烟火气息中品出家乡味道;晚上激情观赛,在团结拼搏的体育精神中凝聚奋进力量,一起来感受‘红绿篮’山乡小镇的独特魅力。”
这种融合正在慢慢结出硕果。通过构建“一馆一赛一力”文体架构,积极承接“百村篮球赛”,招引知名人士回归,设立篮球相关培训项目,吸引了各地篮球爱好者和中小学生开展丰富训练,并结合红色基础推出假期“夏令营”相关活动。
同时,常绿镇始终坚持“政府引导、民间主导”的原则,打造常绿草根篮球品牌赛事,举办“诸萧富”“山海协作”等形式多样的跨区域篮球友谊赛,荣获浙江省第六届“乡村振兴杯”篮球赛第三名佳绩。而常绿镇的球队也是每年百村赛争冠的焦点之一:长佳村与黄弹村分别在2014年与2018年百村篮球赛中获得第二名;在2024年的第六届百村赛中,大章村进入四强;今年第七届百村赛大章村强势回归,小组赛均以大比分获胜,章凯林、章凯航、章林伟等全体球员众志成城,目标直指冠军。
从独轮车把上的篮球到“浙BA”的冠军奖杯,从草鞋磨破的晒谷场到专业的篮球馆,常绿镇的“篮”文章,写的是热爱,续的是传承,谋的是发展。
当章炬和章佳飞带着富阳队征战全省赛场时,常绿镇的孩子们正穿着崭新的球鞋在篮球馆训练,老人们则在场边回忆着草鞋篮球队的故事,恰似一幅薪火相传的文明画卷——
在这里,草鞋精神化作新时代的拼搏力量,篮球的抛物线丈量着乡风文明的进步轨迹。
“杭州好人”徐雪儿以特奥金牌向命运挥拍,章尘老师用慈善之光温暖人心;“人肉千斤顶”章建江托举起警民鱼水情,器官捐献志愿登记的普通党员们以生命延续大爱无疆……
在这“篮”色传奇里,跃动着乡村振兴最澎湃的心跳,这生生不息的传承,正是“篮球之乡”最动人的篇章——它告诉我们,有一种热爱可以跨越时代,有一种力量能够点亮山乡。
常绿镇的“篮”故事,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