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绿镇激活红色基因赋能乡村振兴
2025-07-09
在富阳东南部群山之中,有一条蜿蜒6.5公里的山路,静静地诉说着往昔的峥嵘岁月。这里曾是新四军金萧支队的秘密根据地,它东连长佳村,南临王来坪、白羊尖,西北连上官,西南连湖源,北隔萝卜尖与北坞村相望,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因秦始皇途经而得名“皇道”。如今,这条古道正以“追忆革命 红色之旅”为主题,蜕变为富阳红色旅游的新名片。
古道深处的红色记忆:从“皇道”到革命根据地
沿着里黄弹自然村的水泥路前行,两侧山林茂密,地势险要。据当地史料记载,这条古道早在两千多年前便是秦始皇前往会稽拜祭大禹的“皇道”,“黄弹”之名亦由此而来。而真正赋予它灵魂的,是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金萧支队的革命足迹。
“当年蒋忠带领支队队员昼伏夜出,白天就隐蔽在里黄弹的山林里,晚上出去发动群众。” 黄弹村老党员章大爷回忆道:“我父亲那时候就参加了抗日协会,常跟我说支队队员帮着农户干农活,一边种地一边讲革命道理,年轻人都争着要参军。”
这种军民鱼水情在如今的红色金萧路沿线仍有迹可循。“当年支队曾在此驻扎一个连的兵力,现存的几处石屋遗址就是队员们的隐蔽住所。”章大爷介绍时,指着地图上的路线补充道,“他们利用这里‘坐落在双峰尖与陡石山之间,山高林密,便于隐藏和疏散’的地理优势,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这条路线不仅是行军之路,更是党群同心的见证。”
从历史遗迹到发展蓝图:红色旅游的创新规划
站在里黄弹路线段的入口,一块崭新的规划展板吸引了游客的目光。根据规划,这条古道将被打造成“二线四片区”的整体结构,涵盖“思想摇篮——学习初心广场”“党群一心——红色生活之家”“热血军魂——军事体验基地”“高风亮节——追思先烈之野”等四大场景。
“我们的规划理念是将红色旅游与民俗文化、自然景观深度融合。”常绿镇相关负责人介绍:“比如‘红色生活之家’片区,会把农田改造成农学教育基地,让游客体验当年红军与农民共同劳作的场景。”她指着不远处的一片山地说:“这里将设置挖笋、采茶等体验项目,让游客更能‘触摸’历史。”
在石梯古道路线段,有一条修建于几十年前的崖壁水渠,如今这里成了徒步爱好者的 “网红打卡点”。“我们保留了古道的原始风貌,只对破损处道路和渠道进行修补,来保障游客的安全。”该负责人表示,“这种‘最小干预’原则既能保护历史遗迹,又能满足现代旅游需求”。
山水之间的文旅融合:游客眼中的“杭州小雁荡”
“这里的崖壁和水潭太震撼了,没想到离杭州这么近还有这样的宝藏地!”杭城游客林女士一边拍摄,一边感叹,“而且走在这条红色金萧路上,感觉历史与现实在这一刻交汇,很有意义。”在自媒体旅行日志中,黄弹石梯常被网友称为“杭州小雁荡”,其独特的火山地质风貌和清凉的溪水吸引了大批游客。
“我最喜欢的是这段红色金萧路,走在山路上能想象当年战士行军的情景。”户外运动爱好者张先生刚完成环线徒步,“特别是山顶的‘追思先烈之野’,设置了文化景墙,一边休息一边了解历史,很有意义,我打算下次带孩子来这里接受红色教育”。
“自红色旅游项目启动以来,村里的饭店预订量增长了40%,野生青梅、高山茶等特产销量翻倍。”黄弹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俞云伟指着游客接待中心说,“上个月刚接待了一批研学团队,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
从蓝图到现实:共同推动旅游产业发展
在里黄弹自然村的一处空地上,几位村民正协助工人铺设块石路面。村民孙师傅擦着汗说:“政府给补贴,我们自己也出力,把家乡建设好。这条路不仅是旅游路,更是我们的致富路。”
这种“政府引导、村民参与”的模式贯穿项目始终。“项目建设中注重吸纳当地劳动力,仅道路修缮和环境整治就带动了30余位村民就业。”常绿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镇里将通过引入专业机构实地指导、组织村民赴成熟景区观摩学习等方式,助力村民提升接待服务能力,推动村民从旅游产业发展中收获实效。
夕阳下,红色金萧路的石碑在青山间格外醒目。这条承载着革命记忆的古道,如今正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八方来客。它不仅是一条徒步路线,更是一堂行走的党史课;不仅是一处旅游景点,更是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当游客的脚步声与溪水声交织在一起,当年革命先烈的理想与今日村民的期盼,在此刻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