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绿“常乐有为·共富有你”慈善基地揭牌
2024-04-30
4月25日上午,常绿镇“常乐有为·共富有你”慈善基地揭牌暨“常乐有为”共富联合体成立。
常绿镇地处革命老区,工业企业较少,就业增收途径狭窄,有最低生活保障家庭368户500人,最低生活保障边缘户家庭63户131人,残疾人士758名,三类人员占全镇常住人口近20%。常绿镇结合“常颐康养”养老机构和“残疾人之家”两个阵地,打造常绿镇“常乐有为·共富有你”慈善基地和“常乐共富工坊”红茶制作基地,帮助这些群体增加收入,拓展增收渠道。
打造“常乐共富工坊”红茶制作基地
今年78岁的李银校,是常绿镇五联村大岩坞自然村村民,家境非常困苦,被列为低保对象。家庭主要经济来源就是近两亩的土茶叶以及平时务农收入。
李银校勤劳肯干,种植的茶叶质量不错,都是纯手工炒制,每年能炒四五十斤干茶,但销路很有问题。如今,在常绿镇、五联村的帮助下,茶叶都会销售一空。
“镇里、村里都非常帮助我,解决了很多问题,很感谢他们。”李银校说。
活动当天,作为低收入茶农代表李银校,与常颐康养公司负责人陈士泉签订“共富茶田”茶叶收购协议。
今年,常颐康养公司在北坞村养老中心装修场地,添置发酵机、萎凋机、揉捻机、烘干机等制茶设备,打造“常乐共富工坊”红茶制作基地,面向全镇种植茶叶的低收入家庭,收购青叶,制作红茶,避免茶树被过早修剪的浪费问题,有效增加茶农收入。
陈士泉说,常绿茶叶以群体种为主,汁水浓厚,品质特别好,之前一直在收购。绿茶制作周期结束后,这些青叶可以继续制作红茶,品质一点不差。前期已经收购了六七百斤青叶,而且优先保障低收入茶农家庭,李银校就在其中。
据了解,除了收购青叶,红茶制作基地还邀请区农业农村局专家,为全镇想做红茶、有兴趣做红茶的茶农们,不定期开展红茶制作的业务培训,引导茶农制作红茶、培育种植红茶,延长茶叶生产周期。同时,也为低收入家庭茶农提供红茶免费代加工制作。
“共富专员”助力共富
在常绿镇残疾人之家“常乐工坊”里,10多名残疾人正在制作袜子的简易外包装,为他们提供原料的是常绿镇“共富专员”、镇人大代表章海彬。章海彬在诸暨市大唐街道从事袜业,6年前,在老家长佳村创办了杭州富阳裕晨袜子包装厂,十几名工人都是村里老人。
章海彬说,袜子外包装工序很简单,折叠包装下就可以,工作强度不大,适合老年人操作。“这些工人平均年龄 50 周岁以上,按计件算工资,工作很自由,家里有事可以随时请假,每个月拿到3000元左右,可以增加点收入。接下来,还想扩大规模,招收更多工人。”
去年 12 月,在常绿镇的推动下,章海彬将袜子来料加工业务“拓展”到残疾人之家,为残疾人提供有辅助就业业务,提升就业技能,并对外延伸为有劳动能力的困难家庭或残疾人。
活动现场,章海彬与残疾人之家签订辅助就业供货协议,确保残疾人有事做,有技能学,有钱赚。
除了章海彬,章俞莹也是受聘的常绿镇“共富专员”。她是富阳区瑞丰老年公寓院长,也是常绿镇政协委员。
作为联系北坞村的政协委员,章俞莹结合自身优势,为“常颐康养”养老机构提供培训和针对性指导,在助力特殊群体“共富梦”上竭尽所能提供帮助。
成立“常乐有为”共富联合体
除了做好红茶产业、辅助就业延伸,在促进低收入人群增收方面,常绿镇还将流转相关土地,建立农疗基地,种植番薯、玉米、蔬菜等农作物,吸引残疾、困难人员参与,为特殊低收入群体增加社会能力,并取得经济收益。同时,将打造常绿镇慈善超市服务站,展示低收入家庭生产的相关农户品,链接慈善企业或直播带货,实现产销对接,帮助增收。
活动现场,“常乐有为·共富有你”慈善基地、“常乐共富工坊”红茶制作基地正式揭牌。同时,为常绿镇 8 个行政村,颁发“常乐有为”共富联合体成员单位证书,充分利用各村的资源和优势,支持慈善基地、红茶制作等建设,助力慈善共富项目,为常绿低收入家庭和特殊群体实现增收贡献力量。(记者 王小奇 通讯员 赵玉娥 吴梅娟 来源 富阳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