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桐“强村”业态 绘就富春山居新图景

    2025-07-22

    富春江上的桐洲岛,十年间完成了从“生态伤疤”到“绿宝石”的蜕变。

    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江洲村职业经理人朱晓晨正在为即将开业的青少年斯巴达运动项目奔波忙碌。从政策落地到场地选址,他的脚步串联起的不仅是一个项目的诞生,更是新桐乡以 “强村” 业态为轴,从单村运营到全域统筹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如今,“文旅融合”的种子已在新桐大地生根结果,从桐洲岛的“水陆空”特色线路到全乡各村的业态花开,一幅“强村、兴业、富民”的全域共富画卷正徐徐展开。

    斯巴达项目背后:职业经理人的“乡村服务记”

    初夏的桐洲岛,环岛公路旁的枫杨林绿意盎然。江洲村职业经理人朱晓晨的办公室里,一份青少年斯巴达运动项目的开业倒计时表格外醒目。“再过一段时间,这里将迎来首场斯巴达勇士比赛,紧接着可能还会举办一场户外演唱会。” 他指着规划图上的障碍赛道、亲子互动区介绍道,“从去年年底签约到现在,我们几乎天天泡在这个项目上,光是执照审批就跑了四五个部门,人员招聘更是筛选了100多份简历。”

    这个投资500万元的项目,是江洲村强村公司——杭州富阳烟雨桐洲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今年的“重头戏”。作为富阳区首批乡村职业经理人,朱晓晨2022年上任时,面对的是一家资金短缺、运营松散的强村公司。“当时岛上的文旅项目分散,水上运动没有规范水域,民宿定价体系混乱,村民守着好风景却赚不到钱。”他回忆道。

    如今,“斯巴达”项目的落地只是朱晓晨工作的一部分。更让他关注的是项目的“外溢效应”:“我们计划在春渚村再建一个越野车场地,目前强村公司已牵头完成两个场地选址,等运营商完成场地评估正式定址后,就能签订三方协议了。”朱晓晨兴奋地介绍,这个项目正是强村公司从“单村运营”转向“全乡统筹”的关键一步,“我们不再局限于江洲村,而是把优质业态引向全乡,让更多村庄分享红利。”

    “职业经理人角色的转变,是新桐‘强村’业态升级的缩影。”新桐乡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从‘中间人’变成了‘旅游对接人’,不仅要懂运营,更要懂整合,让资源流动起来,让效益最大化。”

    强村公司的“破局术”:从“运营乏力”到“效益渐显”

    从资源散乱、收益微薄的困境到年入百万的稳定盈利,杭州富阳烟雨桐洲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的逆袭,藏着新桐乡“强村”业态的破局密码。这家由江洲村牵头成立的强村公司,曾一度因缺乏系统规划、资源整合不足而陷入运营僵局,而朱晓晨的到来,像一把钥匙打开了资源整合的闸门。

    “我刚到任时,公司账上几乎没钱。”朱晓晨坦言,最初的突破口是“摸清家底”。他花了三个月走遍江洲村,统计闲置老宅、林地、水域等资源,梳理出“可开发清单”。随后,强村公司推出“统一管理、统筹运营、资源调度”模式:整合岛上水上运动项目,划定专属水域并多部门走访报批;引入影视剧组和婚纱影楼入驻百年枫杨林进行商业拍摄,仅此一项年增收8万元;把闲置老宅余庆堂改造成汉服摄影基地,带动村民参与服装租赁、妆造服务,年增收超10万元。

    “最关键的是建立了‘村级整合资源+公司招引项目+合力政策处理’的机制。”江洲村党总支书记董安波深有感触,“2023年引进51Camp露营基地时,从洽谈到签约只用了一周,65亩林地的租赁让村集体每年增收13万元。这种‘倍速模式’,放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强村公司的“代销模式”更让村民尝到了甜头。通过“烟雨桐洲”品牌,公司统一包装销售富硒大米、杨梅酒等农产品,2024年帮助农户增收超30万元。村民董大伯笑着说:“以前水果熟了愁销路,现在强村公司找上门,价格还比市场价高两成,我们只管种好果子就行。”

    朱晓晨透露,如今强村公司已实现“可持续盈利”:“从零资产到每年稳定净利润10万元以上,靠的不是‘单打独斗’,而是‘抱团发展’。我们还搭建了‘桐洲夜话’平台,每月召集民宿业主、商户、村民共商发展,制定价格规范、策划文旅活动,让大家都有参与感。”

    江洲村的“兴衰史”:从“捧着金饭碗讨饭”到“文旅标杆”

    “我们江洲村是捧着金饭碗在讨饭。”这句董安波曾反复念叨的话,道出了江洲村的 “前世今生”。

    江洲村由原董赵村、汤赵村、孙家村合并而成,位于富春江上的桐洲岛。十年前,这里的江滩因采砂变得满目疮痍,千年古樟被村民的建筑遮挡,阻碍生长。“那时道路是泥土的,游客来了没地方停车,更没地方玩。”村民董君华回忆道。

    转折始于“三改一拆”“美丽庭院”整治等行动。环岛公路修通了,绿色矿山建设让山体重披绿装。2013年,首批游客被岛上的原生态风光吸引,却因配套不足“来了就走”。“2014年全村只有8家民宿,一年接待游客不到5万人次,好多路过的客人仍旧只是‘过路客’。”谈起过往,董安波言词充满无奈。

    真正的蜕变,是“生态+文旅”的深度融合。依托“水陆空”特色资源,江洲村串联起皮划艇、动力伞、骑行等项目,打造出全国知名的体育旅游精品线路。2023年,亚联飞行营地新增轻型运动飞机项目,成为华东地区首个国家级航空营地;枫杨林成了影视取景地,《富春山居》等剧组接连入驻。

    如今的江洲村,拥有35家民宿、10余个特色文旅项目,每年接待游客10多万人次,先后获评“3A级景区村庄”“浙江省高品质水美乡村”。从“生态伤疤”到“天然氧吧”,从“无人问津”到“网红打卡地”,江洲村用十年时间证明了绿水青山就是最好的“金饭碗”。

    强村业态“新桐版图”:从“一岛独秀”到“全域开花”

    江洲村的成功,没有成为“独奏曲”,而是奏响了新桐乡全域共富的“交响乐”。当桐洲岛的文旅业态日趋成熟,强村公司的目光越过江面,开始将优质资源与运营经验辐射至全乡,让“一岛独秀”的风景,变成“全域开花”的盛景。

    新中村的变化尤为显著。依托新四军金萧支队江北办事处史料馆,强村公司设计了“红色研学路线”,串联起周边的农产品销售、民宿营业,今年已接待游客超1万人次。“以前村里没什么人来。现在好多团队游客过来开展红色研学,我家的土菜馆每月能多赚5000元。”村民赵大姐说。

    这种“全域联动”的背后,是党建联建的“粘合剂”作用。新桐乡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推动江洲村党组织与其他村党组织联建,共享强村公司的运营经验、招商资源。比如春渚村的越野车项目,从谈判到落地,江洲村党组织团队全程指导,这就是‘党建联建’带动‘共富联建’。”

    从单村的“点上突破”到全乡的“面上拓展”,新桐乡正在绘制一张更宏大的“强村业态版图”。这张版图里,每个村庄都有自己的“特色坐标”:江洲村主打“水陆空”运动体验,新中村深耕红色研学,春渚村布局户外越野,新桐村发展田园采摘……各村业态既各有侧重,又相互串联,形成“全域一盘棋”的文旅格局。

    “下一步,我们要让‘烟雨桐洲’从‘一岛品牌’变成‘全乡名片’。”新桐乡主要负责人指着全域文旅规划图,勾勒出未来发展蓝图——

    一张手绘图:编制新桐乡全域文旅手绘图,标注各村景点、文旅业态、游线推荐,让游客 “一图读懂新桐”;

    多条旅游线:设计 “红色研学”“亲子运动”“田园采摘” 等主题线路,实现在新桐一日游、两天一夜游,以及联动周边场口、龙门等乡镇形成富阳特色旅游线路;

    一个小程序:完善“至此已是画中人”微信小程序,实现门票预订、民宿下单、农产品购买“一站式服务”;

    一批新项目:继续招商引资,洽谈“桐心菜园”“应急救援基地”等项目,预计年增收超20万元。

    “乡村振兴不是‘孤军奋战’,而是‘众人拾柴’。当每一个村庄都亮起来,每一个村民都笑起来,这幅‘烟雨桐洲’的传世画卷,才算真正绘就。”在他看来,“强村”业态的终极目标是“共富”:“从江洲村的‘强’,到全乡的‘富’,核心是打破‘各自为战’,形成‘政府引导、公司运营、村民参与’的生态。我们要让游客从‘过路客’变成‘常驻客’,让村民从‘旁观者’变成‘受益者’,真正实现‘强村、兴业、富民’的良性循环。”

    夕阳西下,桐洲岛的动力伞掠过江面,与新中村的红色旗帜、新桐村的稻田构成一幅立体画卷。从江洲村的“破局”到新桐乡的“蝶变”,这场以“强村”业态为轴的实践,正在富春江边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答卷——这里不仅有风景的“颜值”,更有产业的“产值”;不仅有一个村庄的“重生”,更有全域共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