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洲街道:党建引领破困局,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曾经的“问题清单”正变为“幸福清单”
2025-06-19
仲夏的晚风拂过富春泉水湾小区,新装的路灯将人行道照得透亮。陈阿姨牵着孙女的手,望着脚下平坦宽阔的道路感慨:“以前夜里走路总是提着颗心,生怕崴着脚,现在连孙女都能自己骑车了。”这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小区1000余户居民长久以来的期盼。
党建引领破僵局
富春泉水湾小区(万科公望)自2003年交付以来,历经开发商更迭、土地分割、规划调整等波折,遗留问题积重难返,断头路如“肠梗阻”般困扰居民出行,缺失路灯让夜间通行险象环生,填埋的露天泳池、封闭的西侧通道如同“倒刺”,桩桩件件影响居民的居住体验感。今年3月,随着业委会与地产签署《人民调解协议书》,12项历史遗留问题终于画上句号。
“想要解决问题,第一步就是摸清问题所在。”公望社区党组织负责人李斌,翻开那本厚达30余页的协商记录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居民们的诉求。今年初,在东洲街道“党建引领 三方协同”机制的推动下,社区迅速启动了“问题大起底”行动。通过举办业主开放日、开展昼访夜谈、进行现场勘查等多种方式,梳理出垃圾分类点缺失、商铺监控盲区、消防管网待修等12类民生痛点。
其中,道路修复问题尤为棘手。它涉及开发商多年施工封闭通道、2024年未修缮路段等,时间跨度近十年,纠纷错综复杂。李斌对此印象深刻,深知解决这一问题的难度。
破解难题的密钥,就藏在“党建引领 三方协同”机制之中。社区党组织充分发挥牵头作用,迅速组建专班,积极发动小区内有才能的人士成立“智囊团”,在与地产“掰手腕”的过程中,添足力量。
业委会成员多次往返于住建、规划等部门,调取原始资料;社区能人陈志民则逐条审核多份历史合同,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我们耗费了数月时间,重建证据链,在区住建局的大力支持下争取到专业意见,最终成功推动地产方认可补偿方案,为全体业主争取到最大的利益。”
民生答卷暖人心
如今走进泉水湾小区,曾经的“问题清单”正变为“幸福清单”,西侧干道完成热熔标线施划与路灯增设,主出入通道交通标识全面焕新。地产方无偿开放会所文体功能,保留主会所既有服务设施,又让公共空间真正回归公益属性……更让居民安心的是,小区建立起“开放日”制度,每月第一周的周三,由社区、业委会、物业三方联合答政,事项办理进度实时更新。
“以前反映问题像打‘哑谜’,现在现场提问、当场认领、限时办结。”业主代表王先生翻看着5月议事记录,垃圾分类集置点选址、消防管网验收等6项工作均标注责任人及完成时限。社区还创新“需求—服务”双向转化机制,将物业经营性用房盘活等历史问题纳入年度计划。
基层治理从来不是“零”和“博弈”。在富春泉水湾,我们看到了党建引领下,三方协同的智慧,社区党组织像“针”,穿起物业、业委会、能人三股线;协商机制似“梭”,织就居民需求与公共服务的锦缎。
当20年的历史遗留问题得到化解,当“闹心路”变成“民心路”,这不仅是城市治理现代化的生动实践,更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深刻诠释。
夜幕降临,小区路灯次第亮起。这束光,照亮的不仅是归家路,更是基层治理创新中那盏永不熄灭的“民心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