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阳按下项目建设“快进键” 推动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和有效投资量
2025-07-31
记者近日从区发改局获悉,今年上半年,通过加强项目管理和要素保障,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0亿元以上,顺利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目标。其中,16个省“千项万亿”项目“领跑”,完成投资31.2亿元,占年度计划的79.3%,大幅超时序进度,投资完成率全市排名第三。
紧抓重大项目
驱动投资大盘稳健前行
这份成绩背后,省市重大项目的“压舱石”与“发动机”作用功不可没,成为驱动投资大盘稳健前行的核心力量。
位于富春街道的金桥汽车电子产业基地及配套工程是浙江省“千项万亿”工程,总投资14.5亿元,总用地面积118亩,规划建设年产50万台汽车电子产品生产线项目及配套工程。
走进项目施工现场,只见运输车辆进进出出,工人们在各自岗位上忙碌着,全力抢抓施工进度。“该项目于今年3月14日正式开工,目前桩基工程已全部完成。”项目副经理朱家旺介绍,桩基施工历时46天,较合同工期提前2个月完成。施工期间日均投入各类桩机23台、施工人员123人,累计完成工程桩1537根、围护桩4550根,为后续主体结构施工奠定坚实基础。当前项目正在进行基础处理及后续施工,预计年内可完成总工程量的30%。
“重大项目作为投资增长的主引擎,正释放出强大动能。”区发改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上半年,56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4.2亿元,完成年度任务的109.5%;区重点项目中,11个项目提前开工,9个项目提前竣工,为全区投资注入澎湃动力。
创新机制
实现项目全流程协同推进
项目建设的热潮,正迅速转化为支撑经济增长的“实物工作量”。在富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场口新区,桩机的轰鸣声与运输车的引擎声交织成一片。在杭州新高未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新建项目工地上,基础施工正紧锣密鼓地进行。这个总投资1亿元、占地16.65亩的智能仪表制造基地,从土地摘牌到完成桩基施工仅用时半年。
“以往项目从签约到投产,各部门之间就像接力赛,现在变成‘并排跑’。”区发改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针对项目签约、落地、开工、纳统、竣工等环节协同不足问题,富阳创新推出“项目推进与投资联动”机制,通过“加快落地一批、立项一批、增补一批、放量一批、提速一批、闭环一批”的“六个一批”举措,力争实现项目全流程协同推进。数据显示,该机制已推动全区项目全生命周期预警率、销号率连续6个月实现100%,新增有效投资9.2亿元。
针对杭州新高未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首次拿地的实际情况,富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实施“首建项目陪跑计划”,通过全流程跟踪服务,助力项目快速落地。交地前即组建服务专班,量身定制推进时间表和流程图;拿地后通过不定期召开专项协调会,提前化解项目开工前的各类堵点难点问题;证照办理环节,充分发挥部门联动机制,通过并联审批、容缺受理等创新举措大幅提升审批效率。“原以为至少要8个月才能开工,结果提前5个月就开工了。”
浙江省人民医院富阳院区5月正式投用,极大提升了区域医疗服务水平;富春第十二小学及东兴幼儿园新建工程完工,将于9月迎来入学新生;龙科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年产3000台(套)高端机床及自动化产线项目提前5个月开工,基础施工正酣;杭州同辉机器人部件制造有限公司建设智能装备生产基地项目提前6个月竣工,智能制造加速落地……这些拔地而起的厂房、轰鸣运转的机组,正是固定资产投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最有力证明,为全区经济发展积攒了厚重家底。
下半年既是项目建设的攻坚期,更是决胜全年目标的关键期。下一步,富阳将深入贯彻落实区委二届七次全会精神,以“弘扬六干精神、争创一流业绩”行动为引领,坚持“大抓投资、大干项目”工作导向,持续开展省市区三级重点项目攻坚计划,推进标志性项目动态管理,深化“六个一批”机制,强化全过程预警护航,全力稳住投资基本盘,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得益于这一系列高效服务举措,该项目顺利按期取得施工许可证并实现快速动工,成功实现“开工即入统”,创造了开发区项目建设的新速度。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可年产2000万套红冲法铜制品及26万套智能仪表,年产值2亿元,税收8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