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乐水湖源”:激活文旅新气象

    2025-07-31

    2019年盛夏,一条来自湖源的龙鳞坝在互联网上爆火,每年数以百万计的游客涌入这个富阳最西南边的山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如何将人气流量转化为消费留量、拓宽“两山”转化通道?作为乡村旅游发展型乡镇,湖源乡既放眼长远谋划项目,也立足当前培育业态,17个产业(业态)项目落地,进一步释放“存量空间”的“增量价值”,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村民就业致富。

    向“存量”要空间,强化要素保障

    位于湖源乡新一村龙鳞坝旁,总投资1000万元、总面积超1600平方米的“合之舍·源”文化艺术空间项目便是通过盘活修缮村里历史民居“厅上台门”而来,未来这里将成为集艺术展览、休闲书房、艺术家画室、原生态餐饮等为一体的乡村公共文化艺术空间。

    新一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少杰表示,引进新项目新业态、丰富龙鳞坝周边文旅业态是新一村未来发展的基础,我们系统梳理村内的资源并对外发布招商信息,推动闲置农房盘活利用规范化、市场化、多元化,吸引更多新的经营主体和创业者在新一村落户。

    “这里原是村里一座闲置的老厂房,通过流转引进剩山红茶工坊项目,目前已经成为‘湖源第四宝’红茶制作和展示基地。”湖源乡常南村支部委员汪立三介绍,通过盘活低效用地、闲置资源,一期投资500万元的剩山红茶工坊项目落地投产。

    “过去我们虽然拥有数千亩的鸠坑老种等原生态茶树资源,但因为粗放的生产经营方式,一年到头只能赚点辛苦钱。”汪立三表示,立足当地原生态茶叶资源,知名茶企工艺支持、杭州市农科院技术支撑,项目不仅带动当地红茶手工制作变为工厂标准化生产,还通过打造小区域农业产业链,提供固定工作岗位6个,灵活就业岗位十余个。“项目一投产,我们村的青叶价格就比往年上涨了一倍,仅夏茶一季就带动农户增收60余万元。”据悉,未来这里还将打造剩山红茶非遗工坊,创新推出非遗文创产品等,打响文化“IP”。

    今年以来,湖源乡结合壶源溪流域旅游发展规划、省幸福河湖规划争取政策支持,立足当前和长远合理规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并对产业项目用地进行增量倾向,提前布局,争取预留更多未来发展空间。

    位于湖源乡册店里,包含6000平方米充气式水上乐园、综合服务区和滩涂休闲区,集竹筏漂流、市集、露营等多种玩法于一体的壶源溪水乐园项目,也是通过盘活村级闲置用地、流转村民自留地而来,预计8月“开门迎客”,成为全区首个水上乐园。

    与此同时,湖源乡进一步优化基础设施和补足配套短板,环金线大中修(二期)、爱心谷通信网络覆盖工程已完工,窈口公交首末站、杨家坞湖田山林道提升工程进入实质施工,新二钟塔、石龙同心坝等旅游公厕已完工。

    向“空间”要效益,激发内生动力

    文旅产业项目集中落地的同时,湖源乡的文旅业态也在加速培育。据统计,今年以来湖源乡新增民宿16家、餐饮2家,催生“山檐下”等5个多元业态,乡村咖啡成为打卡热点,露营基地火爆出圈,壶源溪畔天幕帐篷连成片。可以说今年暑期来湖源泡坝消暑之余,还可以享受“早C晚A”的都市精致生活,沉浸式体验乡村的多元乐趣。

    7月初,位于湖源乡新一村老街上的留白茶酒馆正式营业。小店前身是留白书屋,由一间废弃多年的老宅改造而来,装修复古文艺,前两年就已是龙鳞坝边的热门打卡小店。如今在李梦娇、李佳星姐弟的精心打理下,以“日茶夜酒”的新姿态焕发生机。李梦娇说,现在茶酒馆白天经营咖啡茶饮,夜晚摇身一变为一座小酒馆兼深夜食堂,“客人们住在湖源的民宿,晚上就可以来这里坐坐,一起喝酒聊天,更有旅行的氛围。”

    充满山水诗意的湖源还引来了来自上海的都市精品咖啡。今年暑期,富阳第一家Creeper Coffee落地湖源乡新一村,成为游客泡坝消暑之余又一个歇脚打卡的好去处。同时还将联合青创客对村播馆(新一村文化礼堂)进行升级改造,打造农产品展销、汉服摄影旅拍、撸猫、餐饮、直播等模块,让游客在享受都市精品咖啡醇香之余,沉浸式体验乡村的多元乐趣。

    湖源乡千方百计盘活闲置房屋、水域等资产资源,迭代升级“资源一本账、招商一张图、项目一张表”,深化“一村一图、一村一册”,划分招商区域,明确招商重点,因村施策探索资源发包、居间服务、资产参股等运营模式,做大发展空间,带动住餐、研学等关联发展,仅今年上半年湖源乡就盘活闲置农房13间。

    紧邻新一村,以数字民宿集群闻名的新三村,在7月迎来了它的“本土味道”——“木子李”山野时鲜菜馆。“我就想把湖源最本土、最特色的味道呈现给游客。”“木子李”开业不久已收获不少好评。店主李岩表示,“木子李”的位置也颇具优势——紧邻即将开业的壶源溪水乐园项目,“不仅能够更加提升地方的发展活力,像我们的住宿、餐饮以及元书纸研学等都能受益,希望这样的项目多多落地”。

    坚持多元共治,护航乡村旅游

    今年以来,湖源乡紧紧围绕区委“双一流”工程,深耕“产业、治理、人才”三篇文章,重点实施“ 项目落地年、务实创新年、夯基提能年”“三个年”行动,奋力推进重点产业(业态)项目招引落地、融合发展。

    “项目是产业发展的主引擎,按照‘落地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的要求,湖源乡正形成产业储备、联动推进的良好态势’。”湖源乡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成立“一项目一专班”做好指导服务工作,梳理四张清单并进行任务细化、量化,建立月反馈、月晾晒机制,全面推进绩效目标管理。

    同时,为固化暑期旅游安全尤其是水上安全保障体系,针对游客增长引发变量,湖源乡正抓好多元共治,推动治理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