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望“城市眼”项目又传来好消息 人行天桥主体钢结构安装完成
2025-07-17
近日,备受关注的秦望“城市眼”项目又传来好消息:横跨西堤南路,连接秦望广场、科技馆与秦望水街的“城市眼”新型城镇化项目配套工程——人行天桥主体钢结构安装完成,靠近秦望水街一侧的幕墙工艺样板段也已完成。接下来,施工团队将全面展开幕墙龙骨焊接工作,并同步进行幕墙、亮光、水电及电扶梯的安装作业,争取在秦望水街开街时基本完工。
富阳城区首座
钢结构人行天桥
“城市眼”新型城镇化项目配套工程——人行天桥项目(以下简称“‘城市眼’人行天桥”)位于富阳区秦望“城市眼”区块,桥梁西端连接秦望水街,跨西堤南路后与科技馆副馆、秦望广场相连。天桥桥梁主线长约141米、桥梁结构宽度4.5米,科技馆连廊长度约14米,采用悬臂设计,是富阳城区首座钢结构人行天桥。
记者在现场看到,有别于大部分天桥,“城市眼”人行天桥采用弧线形设计。从上往下俯瞰,桥面像一条缎带,将秦望水街、科技馆与秦望广场连成一体。天桥西侧与水街二楼相连,在西堤南路上空向东北方向微微弯曲后分叉,一个路口与科技馆副馆相连,主桥则继续延伸至秦望A塔楼和秦望广场。据业主代表介绍,天桥西侧出口除了与水街连通外,还设有一架垂直电梯,可直接到达西堤南路;东侧的科技馆出口与科技馆副馆二楼相连,广场出口除了与A塔楼相连外,还设有通往广场的楼梯、扶梯与垂直电梯,垂直电梯可直达地下停车场。
通过已完成的幕墙工艺样板段,可以想象出完工后的天桥造型:桥身两侧为不锈钢玻璃栏,通透明亮。栏杆和挡板上错落分布着三座由不锈钢板、铝板制成的“山峦”造型(目前样板段已完成一处造型),该造型来自富阳人最熟悉的《富春山居图》,舒缓大气。
克服施工困难
有望提前完成
据施工单位浙江水和建设有限公司项目现场负责人金兴华介绍,桥梁上部结构采用等高钢箱梁,梁高1米,通过焊接顺连而成。不同于钢筋混凝土,钢结构天桥对施工工艺的要求更高,再加上天桥有多个曲面,最大跨度达34米,精度要求也高,一个数据往往要反复验算、复核很多遍,再严格按照图纸施工,从而将误差控制在最小范围。
除了2号墩,其余桥墩都在前期地下工程中做好了预留桩基。但就是这个2号墩的打桩成了难题。“2号墩的位置正好处于电力线、排污管道等地下管线密集区域,同时边上就是地下综合体,留给2号墩的位置正好是一个三角地带,打桩的位置要十分精准,否则就会破坏管线。同时,项目位于秦望‘城市眼’地下综合体的顶板上,要充分考虑承重。”金兴华说。
记者注意到,地面上仅有几名施工人员。询问后得知,原来工人都“藏”在钢箱梁里。“工人要爬进1米高的钢箱梁里坐着或者蹲着实施电焊作业,非常辛苦。现在桥面上你只能看到风扇。”金兴华说,眼下钢箱梁里温度飙升很快,下午桥面上甚至能煎鸡蛋。因此,工人们都是早上5点开始施工,中午10点至下午5点休息,下午5点之后再继续施工。工地上配备了多台风扇、防毒面具、空调衣等。好在钢箱梁内的焊接作业将于本周结束。
尽管钢结构施工难度大,但好处也显而易见。“整个施工过程要在保通的前提下进行,钢结构施工能达到速度快、施工面小且不影响道路通行的效果。”业主代表介绍,整个施工过程需配合西堤南路的道路施工计划进行,即道路西半幅施工时,天桥工程同步完成西半幅的钢箱梁与样板段;当道路换到东半幅施工时,天桥工程也同步实施东半幅建设。虽然这样做拉长了施工时间,但也将工程的影响降至最低。
作为秦望“城市眼”的配套工程,“城市眼”人行天桥的建设将有效连接西堤南路东西两侧各地块,强化广场、科技馆、商业综合体与商业水街等各功能区块之间的相互支撑,为游人提供完善的购物环境和愉悦的空间体验。同时,天桥也实现了周边慢行系统的连通,减少了地面人车冲突,在提升居民出行安全的同时,提高了车行交通效率,对优化区域交通格局、促进商业繁荣具有重要作用。
该项目原计划于11 月12日完成,不过按照目前进度,有望在秦望水街开业时基本完成。届时,将为市民和游客带来更便捷、舒适的出行体验,成为富阳城区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