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阳构建防溺水安全“新样板”
2025-07-17
夏季是溺水事故易发期,且暑期亲水景点游客增多,防溺水工作压力陡增。7月10日,常安镇沸腾坝就上演了惊险而温馨的一幕:一名6岁左右的女童从浅水区一路漂流到深水区,身子逐渐下沉。驻守在周边的救援队与当地热心村民、热心游客迅速反应,合力完成一场充满温情的生命守护。
今年以来,富阳区委政法委、区社会治理中心纵深推进“抓源促治、强基跃升”行动,始终秉持以高水平安全守护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在指导全区各乡镇(街道)积极推进防溺水治理工作上取得显著新成效,为辖区群众的生命安全筑起坚实屏障。
沸腾坝上的生命救援
壶源溪样板打造流域治理“示范窗”
从监控画面中可以清晰看到:7月10日14时许,起初女童在家长视线范围内5米处的浅水区活动,但随后渐渐偏离了安全区域,与家长之间的距离逐渐拉大到20米左右。此时,驻守在周边的救援队队员、当地热心村民以及热心游客迅速反应,一场充满温情的生命守护战就此展开……
正在沸腾坝执勤的黑鹰救援队队员向义军是最先发现异常的,他回忆道:“孩子重心突然后倾,水流速度在脚踝处明显加快。”察觉到险情后,向义军快速下水施救。与此同时,住在周边的热心村民华才军和一位身套游泳圈的热心游客也发现女童的危险处境,纷纷朝着女童的方向游去……女童很快就成功脱离危险。这场发生在壶源溪流域的救援,充分体现各方力量在面对险情时的高效协作。
随着夏季的到来,壶源溪流域的蚌潭坝、沸腾坝等景点凭借其独特的魅力成为“网红”打卡地,游客数量与日俱增,溺水事故也随之进入易发期。为了确保辖区百姓和往来游客的生命安全,富阳以壶源溪39公里流域为试验田,通过“力量—规范—兜底”三措筑牢防线。
在力量集成上,富阳以“一支队伍管流域”为核心,融入多部门力量,实行区镇两级联勤联动,累计整改各类风险隐患134处;狼群、黑鹰等救援队安排40余人值守,处置应急事件37起;“交警+辅警+安保”联勤环金线21个重点路段,拥堵时长降27%;
在规范治理上,用三线并绘秩序图景。画实“禁止红线”,增设80余块统一防溺标识,组织巡逻劝导、喇叭提醒。规范“秩序黄线”,规划4处摊贩点、设6处隔离桩整治乱象。提升“服务绿线”,引导车辆规范停放,不仅维护秩序,还带动村集体增收。
三力协同、三措并举、三链融合
富阳构建水域安全治理新范式
富春大地上,“一江十溪”蜿蜒流淌,152座水库、558座山塘如明珠般散落,龙鳞坝、沸腾坝等亲水景点每年迎来超百万游客。热闹背后,防溺水的任务沉甸甸地压在肩头。面对挑战,富阳怀揣“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初心,构建起“三力协同、三措并举、三链融合”的新范式,摸索出“一支队伍管流域”的特色做法,形成了“一支队伍、一套体系、一声令下、一呼百应”的条块联动防溺水工作体系。
曾经,防溺水工作中责任分散、应急响应滞后的问题,像一道道阻碍安全的坎。如今,富阳打破条块分割的壁垒,全力构建起全域“一盘棋”的责任闭环大网。
在这张网里,区委政法委牵头,携手公安、农业农村、教育、应急、文广、卫健、红十字会等多个部门,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共同参与防溺水工作,每个部门的职责清晰明了,“区级统筹、部门联动、镇街主责、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顺畅运行。截至目前,通过“乡镇吹哨、部门报到”的模式,高效处置了流域内的交通、摊贩、溺水等各类问题。
与此同时,区委政法委联合相关部门组建6个下沉小组,对全区24个乡镇(街道)开展水域安全专项督查。督查工作聚焦“四个一”救生设施(救生圈、救生杆、救生绳、警示牌)的配备情况、日常巡防巡查工作、防溺水安全宣传力度以及高风险点位的整治效果等关键内容。对于发现的问题,现场进行交办,确保整改工作形成“排查—整改—复核”的闭环管理链条,实现隐患动态清零,截至目前已整改闭环风险隐患27处。
团区委组建了由区志愿者协会牵头,公益组织、大学生、应急救援队等参与的“1+N”志愿服务队,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展防溺安全宣教活动48场。区卫健局和区红十字会联手打造“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志愿者队伍,更是把安全的种子播撒到每个角落,99场应急救护和防溺水培训,让1.1万人次学到技能。
构建“预防—技防—应急”防控体系
富阳全域织密立体防控“安全网”
这段时间,沿着壶源溪畔漫步,“水深危险 禁止游泳”的醒目标语在阳光下格外清晰,提醒着人们注意安全。在游客聚集的区域,警戒线将深水区与浅水区明确分隔,救生圈、救生衣等救援装备整齐地摆放在岸边,喇叭里循环播放的安全提示声随着风传到每个角落,监控摄像头无死角地守护着这片水域的安全。
“针对全区摸排出的140处高风险易溺水点位,我们全力构建‘预防—技防—应急’无缝衔接的全链条防控体系。”区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道,这些点位较去年增加了64.7%,防控压力不小。
拧紧风险防控链,就像为水域安全筑起了第一道坚固防线。富阳建立起全区水域风险点位动态数据库,工作人员每天都会更新隐患信息,对曾发生过溺亡事件的点位,反复盘整改方案,力求做到万无一失。在硬件设施上,更是下足功夫,更换维护58套老旧的“一圈一杆一绳”救生设施,在关键区域增设4台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和4个急救仓,还配置150个救生圈,修复加固17处破损的临水护栏,从根源上堵住安全漏洞。
拧紧应急响应链,让救援力量时刻整装待发。狼群救援队的队员们每天都会在高风险水域巡逻,他们的身影穿梭在岸边,成为一道移动的安全屏障;卫健部门开发的“浙里急救云”智能调度平台更是发挥了大作用,它打通120指挥中心、救护车和医院急诊室之间的信息通道,一旦发生溺水险情,“一键护航”就能让患者实现“上车即入院”,为救援争取宝贵时间。
通过创新构建水域安全治理新模式,富阳从体系重构、流域治理样板打造到全域防控链条完善,全方位、多角度筑牢防溺水安全“生命线”,为辖区群众和游客的生命安全提供坚实保障,也为其他地区的水域安全治理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