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湾堤加固工程即将启动
2025-07-11
增强城市防汛排涝能力,保障城市与市民的安全,事关千家万户,是实现人民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近日,富春湾堤加固工程已启动前期准备作业。该工程完工后,防洪标准将提升至五十年一遇,极大地弥补城区防洪体系短板,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同时,将实现城区滨水公共空间的全线贯通,提升城市品质。
筑牢城区防洪屏障
富阳地处钱塘江流域,每年汛期水位上涨,洪水威胁不容忽视。尤其是近年来,因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频繁出现,富阳经历了不少次险情。远的不说,仅2020年新安江水库首次开启九孔泄洪以及2024年“6·26”洪水,两次江滨西大道保卫战就近在眼前。记者两次均在现场,那人与天斗、分秒必争的震撼场面以及参与抗洪人员湿透的衣服、布满红血丝的眼睛,至今仍历历在目。
2020年与2024年,富春江富阳水文站水位一度达到新安江水库建成以来历史第三高9.09米和第二高9.62米。富阳城区富春湾堤平均高度约9.5米,最低处仅9.26米,这一高度难以抵御二十年一遇(10.2米)的洪水,部分区域甚至低于十年一遇洪水位(9.7米)。2024年“6·26”洪水来临时,局部地段出现洪水漫堤、江水倒灌的险情,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直接威胁。
防洪工程平时看似不起眼,却是一个城市的安全屏障,少一厘米都可能造成严重后果。按照城市防洪要求,富春湾堤需要达到抵御五十年一遇(11米)洪水的标准。经省市相关部门对“6·26”洪水的复盘分析,确定富春湾堤是富阳城市防洪体系中的薄弱环节,提升其防洪标准势在必行。
确保防洪安全,兼顾景观品质
当硬核的水利工程遇到风花雪月的景观审美,在城市安全与美观之间,富阳选择两者兼修。
2024年“6·26”洪水过后,区委、区政府迅速启动富春湾堤防洪能力提升的研究工作,并明确富春湾堤加固工程的方案设计需遵循“确保流域防洪安全,兼顾沿江景观品质,满足市民亲水需求,力求成本效应最大”的原则。根据这一原则,工程实施区域将主要集中于沿江绿化带及边缘,尽量保留现有的亭廊、雕像和铺装地面,局部调整大树位置,并计划新增文化墙;同时,通过增设台阶等方式,优化江滨西大道与沿江区块的连通性。前期,这一提升思路已反复与省、市行业主管部门沟通协调,并获得认可。目前,项目设计稿也已通过省级技术论证,正上报省发改委可行性研究批复,计划于今年10月开工,2027年底完工。
据水利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设计稿,富春湾堤工程起于富春江的南渠出口,经苋浦出口至大浦闸两岸,东至富春江第一大桥,总长5.476公里,富春江城区段防洪设施需按要求加高至可抵御五十年一遇洪水标准。
其中,沿富春江段设计考虑到景观与亲水性要求,将绿化带中游步道或绿化带边缘不足10.2米的部分采用建设永久性实体防洪设施形式加高至10.2米,并在10.2米以下设置防渗措施,10.2米以上部分安装可拆卸式临时防洪挡板。洪水来袭时,根据洪水情况安装挡板以阻挡洪水,日常则拆卸存放,现场仅保留每隔3米与地面平齐的不锈钢防洪挡板立柱底座。通过实体防洪设施加上临时防洪挡板,达到既能在洪水来临时提高至五十年一遇防洪标准,又能兼顾景观的目的。
另外,苋浦出口至大浦闸两岸的挡水区域,将现有栏杆替换为钢化玻璃栏杆,既保障沿江视野通透,又提升防洪安全性,并在栏杆以下设置防渗设施;沿富春江滨水游步道未贯通段,通过栈桥形式贯通。
同时,针对降雨积水及高水位时江水倒灌问题,一方面,改造现有排江管道,废弃管道采用混凝土封堵,仍需使用的管道增设拍门,改造后可实现外江水位低时可自排,水位高于排水口时则拍门自动关闭,防止倒灌;另一方面,在低洼地区增设三座一体式排涝泵站,通过强排管道来水,减少路面积水风险。
在启动富春湾堤加固工程的同时,为系统考虑富春江的防洪问题,富阳在全面排查全区防洪薄弱点的基础上,启动“富春江流域安澜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工作。后续计划对有关江堤和江心岛的堤防进行提升改造,同时改造或重建部分沿江水闸、泵站,系统提升全区防洪能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为充分尊重民意,集思广益,现公开征求广大市民对工程建设、沿江景观修复、现场施工组织等方面的意见建议,联系方式:区农业农村局综合规划科,电话:0571—89524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