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徽闪耀·先锋引领 杭州市优秀基层党组织

    2025-07-11

    区委党校机关党支部:党建为笔绘“红”卷

    2020年以来,中共杭州市富阳区委党校机关支部委员会始终践行“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初心使命,为破解党建与业务“两张皮”难题,打造“富春山居红色学府”党建品牌,持续推动“4+3+N”党建统领组织体系,促进机关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曾连续两届先后获评浙江省党校系统机关党建优秀培育项目、优秀创新项目。

    坚持党校姓党,该校机关党支部从“党小组”小切口着手,率先构建“4个党小组+3项联系指导内容+N项研究课题”的深度融合机制,形成“支部统筹、党小组牵头、党员带头”的攻坚格局,走上党建统领党校主业主课高质量发展的路子。近两年,立项区级以上课题94项、编发咨政报告22期,充分践行“为党献策”的使命担当。凭借出色的成绩,该校多次获得全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成绩突出集体、省市党校系统科研组织奖等。

    深挖红色资源,该校机关党支部深入开展“循迹溯源”,打造“一轴五画卷”现场教学体系,构建沉浸式红色教育矩阵。乡村经营、调查研究等课程共计16讲获评省市级精品课,其中省级精品课3讲。近三年累计承接省内外培训班开展450余场现场教学,培训学员超1.7万人次,切实扛起了“为党育才”的政治责任。聚焦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主课地位,逐步形成“理论溯源、富阳实践、典型案例”为一体的核心课程体系。

    深化党建筑基,该校机关党支部坚持思想领航,高质量落实“第一议题”制度,组织党员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不断强化教职工投身党校事业、争做合格党校人的政治责任感和身份认同感,同时构建了“选育管用”全链条培养体系,将党的建设要求全面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党建引领下,该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显著,1名教师获浙江省优秀基层宣讲员,2名教师获评杭州市名师称号,2名教师获评杭州市“百名优秀党课主讲人”称号。

    杭光所党支部:“党建红”引领“科技蓝”

    中共杭州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支部委员会自成立以来,以党建为魂,构建起“党支部+业务单元”嵌入式管理模式,将党建“软实力”转化为科技创新“硬支撑”,在人才引育、企业孵化、品牌传播等领域书写了“党建红”引领“科技蓝”的精彩答卷。

    聚才者兴、用才者胜。杭光所党支部设立“党员引智先锋小组”,由党员骨干牵头,构建起“平台聚才、项目带才、以才引才”的立体引才网络。一方面定向对接国内外顶尖科研机构,与10余所高校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体系,另一方面创新实施“新时代科技长征”计划,打造“中科神光科创CEO特训班”,培育出兼具科学素养与市场思维的“双料”创业者,取得璀璨夺目的成果。五年来,支部累计引育科研人员538人,设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招引博士后中党员占比50%,形成“引进一个、带动一批、培育一群”的人才磁场效应。

    科技成果转化是打通“实验室到市场”的“最后一公里”。杭光所党支部以“创新—创业—创投”孵育体系为抓手,成立由党员引领的投融资、财务、法务团队,破解“转化难、融资难、运营难”三大痛点,为科学家创业量身定制服务方案。目前,支部累计引进落地孵育企业60余家,其中创始人为党员的企业近20家,孵育企业吸引、培育党员近100名,成为企业创新的“硬核引擎”。在党员“科技成果转化员”的推动下,一批专利技术转入企业,多家孵育企业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入选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此外,杭光所党支部还实施“党建品牌+”战略,多次亮相中央媒体,打造“红色灯塔”宣传矩阵,让科技创新成果从“深闺”走向“聚光灯”;牵头承办国内外重大会议20余场,吸引近5000名院士、投资人、企业家参会,成为全球光电技术交流的“打卡地”。

    太平村党委:党建“执笔”绘就乡村蝶变新画卷

    近年来,中共杭州市富阳区春江街道太平村委员会坚持抓党建、优治理、惠民生、兴产业,凝心聚力绘就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新画卷,带领村庄先后获评“浙江省卫生村”、全区“文明村”等荣誉。

    “党建+平安治理”品牌谱写和谐新篇。党员下沉网格,实现民情收集全覆盖,同时针对村民诉求建立分级办理机制,发动党员、青年和巾帼志愿者助力矛盾纠纷化解、环境整治等事项,有效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多元共治促和谐,邀请法律顾问、乡贤、退休党员干部参与修订村规民约,改造升级党群服务中心,组建党员反诈队伍,推动乡风文明再提升;暖心服务惠民生,开展党员带队夜间巡逻,关爱“一老一小”,实现从“纠纷不断”到“小事不出网格”的转变。

    “党建+民生服务”品牌绽放幸福光芒。党建引领网格管理,建立“1+3+N”网格队伍、确立党员联系户制度,深入了解群众需求,切实解决百姓急难愁盼;聚焦民生痛点,贯通村道23条;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发动群众共同参与,拆违、清理垃圾死角、改造闲置土地,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文化惠民增活力,建成五星级文化礼堂、标准化篮球场,丰富群众文体生活;产业赋能促增收,通过营业房招租为村集体经济增收52万余元,增强村庄发展内生动力。

    “党建+绿色发展”品牌描绘生态蓝图。抓住建设机遇,主动淘汰传统造纸企业、腾出工业用地,并妥善安置职工,实现产业转型平稳过渡;融合农文旅发展,成功招引天钟山景区提升改造项目,带动村集体年均增收80万元;完善配套产业,新建精品民宿、特色农产品展销中心,打造四季采摘农场、露营公园,新增就业岗位30余个,带动周边50余户村民就业;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实施山林抚育200余亩,建设生态停车场,带动村民稳步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