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有“底”可托 民心才有“底”可安
2025-07-04
富阳政务服务探索始终立于改革潮头:从全国首晒“权力清单”破冰,到“最多跑一次”掀起效能革命,再到如今“高效办成一件事”深化服务内涵,其路径清晰印证一条真理:唯有政府勇于“自我革命”,让数据代民奔波、以制度优化流程,方能令群众企业真正“少跑腿”。
2018年9月,“跑一次没办成”兜底窗口便在富阳诞生,去年更名为“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此窗口绝非简单补救,而是双重承诺:对外,是政府对公共服务品质的庄严宣示;对内,则是审批部门刀刃向内的加压机制。当下,富阳以“最少、最好、最快、最优”为锚点,推动“四办”落地、“四减”见效,全力培植营商沃土。然陈规积弊犹存,新题偶发难料,优化服务之路永无止境。
细究“办不成事”之症结:或由于政策红线“办不了”,或困于关键材料“很难办”,或陷于推诿塞责“不给办”。窗口价值,恰在于精准施治:“办不了”者释疑解惑,“很难办”者合力疏浚,“不给办”者追责立改。它如一枚舒心丸,化解企业民众心头之堵。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此窗口是民意的传声筒,更是服务的透视镜。它迫使政务工作者躬身自省,从“未办成”个案中提炼通病、修补流程、创新机制。当特殊难题获得个性化纾解,群众块垒方得真正消融——服务有“底”可托,民心才有“底”可安。
改革之刃,当永指民心所盼。唯有笃行“权力做减法、服务做加法”,将“群众跑”转化为“干部跑”,将麻烦留给自己、方便赋予群众,方能彻底关上办事“在路上”的旧门。“小窗口”蕴含大启示:当政务服务以人民性为灵魂,以问题意识为引擎,以制度创新为支撑,其汇聚的不仅是民众获得感,更是城市竞争力。
前行路上,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富阳改革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始终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阳光服务型政府的宏图方能化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坚实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