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徽闪耀·先锋引领 杭州市优秀共产党员
2025-07-01
开栏语: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市委、区委分别表彰了一批市(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先进基层党组织。为进一步激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区委组织部联合区融媒体中心推出《党徽闪耀·先锋引领》栏目,讲述市、区两级先进典型在基层工作中的故事。
蒋庆元:卫健改革的急先锋
蒋庆元,现为富阳区卫生健康局一级调研员。他是一位乡镇“老把式”,2004年起就担任乡镇“一把手”;他是一名改革“多面手”,历任2个乡镇、3个部门主要负责人;他是一把攻坚“破冰锤”,哪里急难险重,领导总会第一时间想到他,临近退休依然勇挑重担。在他身上,充分展现了一名党员干部担当作为、克难攻坚的鲜明品格。
2019年1月,蒋庆元临危受命,从水利水电局调任卫健局工作。到任后,他旗帜鲜明地提出要打好清廉医院建设这场“翻身仗”:“我们培养一名医生不容易。一个医生‘犯了错误’,不仅是一个医院的损失,更是广大老百姓的损失。我们推动清廉医院建设,就是为了保护医生队伍,让医生更好地为老百姓服务。”6年来,他通过顶层设计、系统谋划,递进式推动清廉医院建设,每年有载体、每年有创新、每年重点突破1—2个难题。如今,富阳已是全省清廉医院建设标杆,获全省清廉建设成绩突出单位、全省清廉单元建设十大创新案例等荣誉。
重复检查、多头检查一直是医疗领域的“沉疴顽疾”,也是群众反响最强烈的就医问题之一。2021年,借着全省数字化改革的“东风”,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蒋庆元抢滩数字化改革前沿,全国首创“医学检查互认”平台。他通过医疗、医保、激励等一体化改革,构建起了“互认标准、数字应用、制度保障”三大体系,走出了一条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的可行路径,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现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自“医检互认”实施以来,富阳已累计互认检查检验项目100余万项次,节约患者就医费用5000余万元,这一改革先后荣获全省改革突破奖、中国改革典型案例等。
叶星宏:奉献家乡、回馈社会的模范
在环山乡,提起叶星宏的名字,干部群众无不交口称赞。他是浙江宏拓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也是富阳环山商会会长,更是一名走在前列的先锋党员。
多年来,叶星宏始终坚持固本强基,以党建“红色引擎”驱动企业创新发展。他大力支持党建工作开展,确保支部活动阵地场所到位、党员学习活动开展到位。他结合公司实际,将党建阵地前移至施工一线,引导党员在关键岗位立标杆、作表率,激励党员争当“头雁”。在他的带领下,宏拓建设公司获评多项荣誉,推动了“党建强、发展强”的良性循环。
他攻坚克难,将担当作为化解民忧、服务大局的坚实步履。当他发现集镇上车辆乱停现象严重,根源在于老农贸市场的脏、乱、差和无序经营时,他用好乡党代表这一身份,向党委、政府建议对农贸市场进行提升改造。另一方面,他发挥商会作用,主动联动党委政府、环一村两委班子,多次召集商会成员召开会议,分阶段累计筹集项目资金4700万元。在他的推动下,这一重大民生工程于2022年底建成,创造100余个稳定的就业岗位。
他率先垂范,用先锋本色点燃奉献家乡、回馈社会的炽热情怀,成功探索“党建强、发展强、百姓富”的环山样本。在急难险重时刻,他发挥公司行业优势,鼓励党员、员工参与并组建专业救援队。在乡村两级“一老一小”、文化发展等事业上,他倾尽全力,个人累计捐款捐物超100万元,生动诠释党员初心。在商会会长岗位上,他注重党建统领民生保障精准发力,牵头成立全区首个“商贤社区发展基金会”、发起“商·贤”教育基金,惠及近三千人次困难群体、表彰一批优秀教育工作者和学子。
罗忠强:甘愿奉献的百变头雁
自2008年开始,罗忠强担任胥口镇胥口村主职干部,并在往后的十多年里通过脚踏实地、攻坚克难,扭转了村子一穷二白、前途渺茫的困境:村集体经济收入从当初的5万元提高到如今250多万元,村风民风和村庄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子获评浙江省红色根脉强基示范村、浙江省民主法治村等荣誉称号。
罗忠强当村干部的“秘诀”,是从每一件小事抓起。无论是谁来村里办事,他都会拿出笔记本一一记录在册,能够现场答复解决的第一时间解决,不能马上解决的告知其办理时间。“有呼必应,是我工作的第一法宝。”就这样,罗忠强一步一步赢得了村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2014年,罗忠强凭借优秀的工作实绩和村民群众的支持,被委以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的重任。这是当时全镇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一肩挑”书记。在“三改一拆”工作中,他说服父母,带头拆除了院子里的鸡舍,带动胥口村当年总计拆除2万余平方米,拆除进度和总量在富阳名列前茅。在小城镇综合整治中,他每天穿梭在8个整治片区间,充当“救火队员”做通群众工作,时不时还要去周边村“帮拆”“帮谈”,助力村庄面貌快速变化。
作为村里的“当家人”,罗忠强千方百计为村集体谋发展、为村民谋幸福。他每年利用个人资源引进咖啡店、画室、幼儿培训基地等新业态,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加近60万元。每年重阳节,他自掏腰包3万元,以企业捐款的方式宴请全村老年人共庆佳节。去年他又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整治提升村养老中心,打造远近闻名的示范点,获得村民群众一致好评。“只要和村里利益有关的,他会不厌其烦地寻求最优解。”一名村民评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