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纽带联结两岸情缘 “公望两岸交流馆”正式开馆
2025-06-27
昨日,位于黄公望隐居地的“公望两岸交流馆”,经过近一年筹建后正式开馆。这座以元代画家黄公望传世名作《富春山居图》为文化纽带的交流馆,将成为海峡两岸同胞追溯历史根脉、共绘时代画卷的重要平台。来自台湾的百余位嘉宾与富阳各界代表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
这是一个充满“历史积淀”的交流馆
1347年,黄公望在富春江畔绘就《富春山居图》这幅传世之作。600多年后,这个被分割的画卷,分藏于海峡两岸。2011年,《富春山居图》在台北故宫实现首次“合璧”展出,轰动两岸。2013年,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授予杭州富阳黄公望隐居地“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称号。两岸同根,同源同文,台湾同胞,纷至沓来。而今,交流馆的落成,正是对这一文化盛事的延续与升华。
新落成的“公望两岸交流馆”建筑面积400平方米,分为上下两层。一层展示区分“历史情缘”“两岸共绘”“幸福画卷”三大篇章,全方位展现富阳与台湾深厚的历史联结。
馆内珍贵史料显示,早在三国时期,东吴大帝孙权便派卫温、诸葛直率万人船队抵达台湾,成为史载“官方开发台湾第一人”;唐代诗人施肩吾率族人移居澎湖,开创大陆民间开发台湾先河;清代不仅有董诰于军机中枢治理台湾,还有周凯两度赴台任兵备道,提出治理台湾的“兴革事宜”;现代作家郁达夫在日据时期赴台激励青年,呼吁两岸同胞共同建设富强中国。
与此同时,馆内还陈列了著名书画鉴定家傅申、著名作家余光中、世界华语诗坛泰斗洛夫、知名画家刘墉、著名诗人郑愁予等5位与富阳联系紧密的当代台湾文化名人的部分实物;收集并展示近二十多年来两岸交流合作的重要瞬间和幸福画面。
“新建‘公望两岸交流馆’,主要目的是在交流基地现有功能的基础上,增加对文化认同、历史认同和血脉认同的认知传递。”公望两岸交流馆有关负责人表示,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漫长历史,记载着历代先民迁居台湾、繁衍生息,记载着两岸同胞共御外辱、光复台湾,印刻着两岸同胞血肉相连的史实。而馆内的这些人与事,正是历史最好的佐证。来自南投的林先生亦感慨:“富阳是许多台湾同胞的‘文化原乡’。在这里,我们触摸到共同的历史记忆。”
这是一个充满“时代新意”的交流馆
“公望两岸交流馆”的建成开馆,为两岸同胞共续文脉、共话亲情提供重要平台。该馆不仅陈列实物资料,还设有文创商店和学术交流空间,未来将举办各类文化活动,持续深化两岸人文交流。
走进一楼右侧的文创商店,竹香氤氲中,一场传统与时尚的对话正在上演。富阳地名推广形象IP“黄公望”携一众饱含富阳地名元素的文创产品亮相;非遗传承人戴海泉的竹制品占据C位,纤薄竹篾制成的画作、首饰、包包广受欢迎;展柜上,融合传统造型与赛博朋克色彩的杯子引人驻足……
拾级而上,二楼学术交流区以整面落地玻璃为隔断,将远山如黛尽收眼底。这个兼具现代美学与实用功能的开放空间,已成为两岸青年思想碰撞的“灵感磁场”。公望两岸圆缘园台青总召集人林佳燕指着正在交流区热烈讨论的一群年轻人说:“园内现有20多位创业青年,这里就是我们议事交流的首选地。通透的环境让创意自然流淌,常常聊着聊着就碰撞出新点子。”
承载着两岸记忆的“公望两岸交流馆”的建成开馆,既为两岸交流增添新的内涵,也标志着两地携手发展进入新的纪元。“我们在富春山居图里等大家。”交流馆相关负责人表示,欢迎台湾同胞常来富阳走走看看,品味千年古城的人文底蕴、体验都市新区的现代活力;诚挚邀请台湾同胞选择杭州、融入富阳,与大陆朋友并肩同行、心手相牵,不断扩大共续文脉、共谱新篇的“朋友圈”“事业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