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富阳用20年时间交出一张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优秀答卷

    2025-06-17

    6月13—15日,由省委宣传部、省农业农村厅联合打造的“浙里·乡村talk”集训活动在嘉兴桐乡开课,来自浙江华达新型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环保工程师徐静静,分享了20年前与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面对面交流的往事。

    20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和指导下,富阳历届党委政府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彻底拔除两岸烟囱,全面淘汰落后产能,以深层次的产业转型推动全方位的生态转型,实现“一江清水送杭城”。

    “总书记鼓励我多为富阳的碧水蓝天作贡献”

    2005年9月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溯江而上,先后考察钱塘江、富春江、兰江、衢江的水环境整治情况。在富阳春江污水处理回用工程现场,作为污水处理技术员的徐静静,全程陪同考察并作现场介绍。

    徐静静清楚地记得,当习近平同志得知她是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后,特别鼓励她好好发挥自己的专长,多为富阳的碧水蓝天作贡献。

    20年来,尽管徐静静工作单位有所变化,但她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奋战在环境治理一线。“想想当时的环境,再看看现在的变化,作为一名基层环保从业人员,心里还是挺骄傲的。这里也有我的一点点贡献,有我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徐静静表示,亲历了富阳造纸产业的繁荣,也见证了杭州富春湾新城的蜕变,未来还将参与新城建设,她发自内心地感到自豪。

    痛下决心,“美丽富阳不要黑色GDP”

    徐静静的经历,是富阳以环境治理倒逼产业转型的生动缩影。

    造纸,曾经是富阳的重要标签。富阳是造纸之乡,也是全国最大的白板纸生产基地。“一张富阳纸,十万从业者”,鼎盛时期,富阳有近500家造纸厂,造纸产业产值、税收曾占据财政总收入的半壁江山。

    然而,造纸与环境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在与造纸企业相伴的日子里,大源镇蒋家村村民很遗憾,“儿时清澈可见游鱼活虾的大源溪,被染成了五颜六色”;灵桥镇董家桥村村民抱怨说,“临溪窗户一打开,一股臭气直冲脑门”;春江街道华共村村民很苦恼,“家里总覆着一层薄薄的烟灰”。后来,造纸企业的气味扩散到杭新景高速上,成为富阳最不想要的“地理标识”;大源溪水流入富春江时,形成了黑黄分明的界限。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显而易见,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已不再适应时代需要,“美丽富阳不要黑色GDP”,越来越多的富阳人呼吁全面整治造纸产业。

    壮士断腕,从“去产能”到“去产业”

    产业转型的“阵痛”,富阳或许最有发言权。

    从2005年起,富阳按照“关停淘汰一批、整合入园一批、规范提升一批”的思路,先后实施六轮造纸行业整治行动。至2016年,富阳累计投入123亿元,组建4家航母型集团,造纸企业缩减至100余家;兴建5座集中式污水处理厂、4家热电厂,实现联片供热、统一供气、集中治污。这一系列举措背后,是富阳干部群众的智慧和心血,整治力度不可谓不大。

    然而,纯粹面源污染上的治理,已经不能适应富阳人民对于美好居住环境的需求,也不能适应跻身都市发展“跑道”后的富阳对高质量发展的需要。2016年,富阳区第一次党代会上,提出“产业转型向东看、生态建设向西看、城市发展向南看”,推进产业业态、城乡形态、环境生态、党员干部精神状态全面转型。2017年11月召开的江南新城(现已更名为杭州富春湾新城)建设誓师大会,吹响了“挺进江南、拥江发展”的冲锋号,立下“壮士断腕”的决心,富阳造纸产业转型由“去产能”向“去产业”转段。

    2021年1月31日,随着红白相间的冷却塔停止运行,曾经为造纸企业集中供热的富春环保正式停产。这意味着,历时15年的富阳造纸产业转型腾退画上句号。

    5年时间,杭州富春湾新城产业转型取得显著成效:累计关停上千家造纸等高污染高能耗工业企业,腾出近22000亩土地,为新城实现四个“10平方公里”总体布局奠定坚实基础。

    兑现承诺,一江清水送杭城

    “一张纸”的兴衰沉浮,不仅镌刻着富阳在生态文明建设征程中的不懈探索与砥砺奋进,亦映照出这座城市推动产业转型的如磐决心。烟囱、矿山、落后产能等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蓝天白云、绿水青山,富阳正以崭新的姿态迈向绿色发展新征程。

    二十年来,富阳还深入推进铜冶炼产业、锌化工产业等多个行业整治提升,还黄公望笔下的富春山居以本来面目。

    壮士断腕换回了碧水蓝天,也换来了居民幸福。2015年,富春江渔山断面水质实现十年来首次省级考核优秀,此后持续稳定保持在Ⅱ类,兑现了“一江清水送杭城”的庄严承诺。2016年,富阳捧回浙江省“五水共治”最高荣誉“大禹鼎”。“这些年江水又慢慢变好了,鱼的品质也好起来了,打起来的鱼不愁卖。”作为历史的见证者,渔民许永富的感受最具说服力。

    2020年,富阳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同年,由《瞭望东方周刊》与瞭望智库共同主办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评选结果发布,富阳被推选为“2020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区”。瞭望周刊社编委顾佳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调查过程中富阳的城区生态环境指数和公共安全指数非常亮眼,公众对生态环境和平安富阳建设的满意度都非常高,很多创新工作令人深刻印象。

    挥手告别昔日的辉煌,600多年前令黄公望先生心动而遁的灵秀山水,已然恍若重现。

    由破到立,“3456”产业体系逐步成势

    落后产能的退场,给富阳提出了新的课题:以何种产业立区,成为未来发展的关键。

    在传统产业完成关停腾退后,富阳全面开启产业转型发展新道路。一方面,依托造纸产业转型腾出的土地,创新合作开发模式,与杭州高新区(滨江)共同成立特别合作区,以“产业用地净地合作”的模式联合打造杭州市“新制造业计划”先行区,加快成为杭州拥江发展重要产业平台、省级高新科技产业园区和长三角一体化区域合作示范区。另一方面,在国家级富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基础上,全面放大银湖科技城和杭州富春湾新城“双城记”平台极核能量和示范效应,紧紧围绕浙江省“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和杭州市五大产业生态圈,积极构建“3456”产业体系,不断完善产业链布局,努力在新的产业赛道上抢占先机。

    材料、装备、通信三大主导产业,“集光生智”四大新兴产业,“电机能动人”五大培育产业,“新身氢天低合”六大未来产业在政策的扶持、资金的助力以及人才的汇聚下,正加速发展。

    近年来,富阳坚持创新驱动、建圈强链,着力打造“一链一平台”,“浙江光谷”“富春芯城”“东方丹谷”“智车零廊”等产业地标逐步成型,光通信设备制造产业更是被列入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作为全省工业强区,从今年一季度表现来看,富阳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对经济增长拉动明显;四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7.2%,为转型发展带来重要支撑。

    努力打造“个十百千”企业矩阵

    工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亦是富阳发展版图上一抹生动底色。从当年的“工业立市”“工业强市”,到如今的“产业强区”,富阳历届党委政府始终坚持工业发展不动摇,实现传统产业不断升级、现代产业集群不断壮大、产业平台能级不断提升。

    大企业方面,富冶集团、富春江集团被评为2024杭州市百亿级总部企业,富冶集团登上2024“中国企业500强”榜单。

    专精特新企业方面,全区已累计培育39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国家重点“小巨人”企业、272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各梯队培育成效显著。

    产业平台方面,2019年1月,富阳区和上海光机所就共建杭州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签约。5年来,杭州光机所引进罗素团队等世界顶尖团队,集聚国家级领军人才30余人,孵化项目60余个,注册企业50余家,孵化企业总估值超200亿元,实现了光电激光产业在富阳的“无中生有”。2022年10月25日,西湖大学与富阳区政府签约共建光电研究院,为富阳光电产业发展和整体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支撑。

    今年富阳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化企业梯队培育机制,实施“个十百千”企业矩阵三年培育计划:“个”即累计培育营收千亿元以上工业企业1家,“十”即累计培育营收五十亿元以上工业企业10家(其中营收百亿元以上工业企业5家),“百”即累计培育营收五亿元以上工业企业100家,“千”即累计培育规上工业企业1000家。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新时代新征程,富阳将继续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把绿水青山护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实现产业发展的华丽转身,持续擦亮“现代版富春山居图”生态金名片,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更多富阳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