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富阳首位援疆的社区医生黄丹君: 送去健康和技术

    2025-07-31

    “黄医生在吗?我想找她看看。”7月22日下午1点20分,在富春社卫中心蒋家桥卫生服务站大厅,一位五六十岁的患者正在等候黄丹君上班,想通过她的“妙手”解除肩颈的不适。上班后的黄丹君接诊一个又一个患者,患者们都是慕名而来。可谁能想到,一个月前,她正在新疆阿克苏忙碌,进行医疗帮扶,成为富阳首位援疆的社区医生。

    让中医埋线技术在当地“重生”

    今年40岁的黄丹君,是蒋家桥卫生服务站站长、中医全科副主任医师。工作13年间,她因精湛的技术与优质的服务,在辖区赢得了不错的口碑。也正是她的业务能力出众,今年6月初富春社卫中心领导选派她前往新疆阿克苏,对喀拉塔勒镇中心卫生院开展为期两周的医疗帮扶。

    抵达新疆阿克苏后,黄丹君了解到,受当地地域特点、经济条件、医疗水平等因素影响,当地不少居民患有疼痛病、关节病等,简、便、验、廉的中医则成了他们解决病痛的主要选择。黄丹君表示,“当地卫生院的医疗设备较齐全,中医发展也不错,开展了推拿、针灸、艾灸、拔罐、电疗等项目。但也有其局限性,中医开展规模不大,无法满足所有居民的就医需求。”

    她意识到,只有提升当地中医适宜技术水平,才能更好地造福被疾病困扰的患者。于是,在有限的时间里,黄丹君手把手教授当地医生穴位贴敷、拔罐、埋线、刮痧等中医适宜技术,她说这些技术适用面较广,能帮助更多的当地患者。其中,埋线算是当地新开展的项目。“原先有位当地医生到杭州学习过埋线,医院也购置了相关材料,但后来这位医生调离了这里,这个项目便无人开展了。”黄丹君的到来,让这项技术“重见天日”。

    为当地医护补上慢病管理“关键课”

    除了手把手传授中医适宜技术外,黄丹君还面对当地医护人员开展了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慢性病系统管理的讲座。

    她说,从慢病管理登记册来看,当地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不多,但鉴于当地人的饮食、生活习惯,推测潜在患者或未在管的患者有不少。她便从慢性病的随访要点入手,讲解如何定期监测患者的血压、血糖等指标,如何建立完善的健康档案,从而实现对患者病情的动态管理。在诊断方面,她分享了判断病情、鉴别诊断的方法和经验,让当地医护人员能更精准地识别患者病情。

    此外,围绕慢病一体化门诊诊查规范,她从门诊的流程优化,到患者的接诊、检查、诊断、治疗、随访等各个环节的规范操作,都一一进行了详细说明和指导。

    “理论与实践也要结合,在当地医生的陪同下,我还下村走访了几户村民。”喀拉塔勒镇下辖28个村、1个社区,多数居民是维吾尔族,需用维吾尔族语沟通。黄丹君只能邀请当地医生担任翻译,与村民面对面沟通,了解他们的就医需求。

    把健康关怀送到居民身边

    援疆工作的最后一日,黄丹君投身“杭阿基层杏林联盟武林郎中巡回医疗服务活动”。现场,阿克苏当地医护人员与援疆医生并肩协作,为居民们送上免费健康服务,温情在医患间悄然流淌。

    问诊台前始终排着长队,居民们的需求朴素而迫切:不少人向黄丹君咨询颈椎病、腰痛等顽疾,盼着借中医调理舒缓疼痛;也有人细致询问糖尿病、高血压的日常养护与治疗方案。她一一回应,耐心为每位居民测量血压、血糖,结合个体情况给出量身定制的健康建议,指尖的温度与话语的暖意一同传递。

    “好多患者问我,杭州是不是有更先进的治疗办法。”这句话深深触动了黄丹君,“大家对更好医疗条件的向往,对健康的期盼,如此真切。”她坚信,随着“杭阿”两地医疗技术的双向交流、医护人员的接力传承,这份期盼终将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