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圆梦儿童”温暖延续 富阳文化传媒集团 结对“来自星星的孩子”

    2025-07-31

    本报坚持了20年的“圆梦儿童”公益活动,今年再升级,让温暖可以延续。近日,富阳文化传媒集团一支部党员来到龙门镇龙三村,看望结对的特殊儿童晨晨。

    当天傍晚,我们见到晨晨和他的爸爸妈妈。如果没听到晨晨说话,一定会觉得他是个普通孩子,长得高高壮壮、白白嫩嫩,浓眉大眼,端正清爽。晨晨拽着妈妈的手臂不肯放,嘴里嚷着“要出去,要出去”,还不耐烦地跳了起来。晨晨出生于2016年,是一个“来自星星的孩子”,患有孤独症(自闭症),他的行为和年龄不符,倒像是个两三岁的孩子,有点任性。

    妈妈邵孝琴告诉我们,前段时间晨晨一直住在银湖街道的外婆家,晚饭后,舅舅舅妈就会带他出去玩,已经习惯了,现在把他接回家,他还是天天想要出去玩。为了平复孩子的情绪,爸爸只能骑上电瓶车,带他到村里去转转。

    在与邵孝琴的交流中,这个家庭的不易逐渐呈现在我们眼前。原来晨晨还有个哥哥,去年离世,才20岁。哥哥患有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是一种罕见的基因缺陷性疾病,9岁时就不能走路了,一直由邵孝琴照顾。“我这个大儿子很懂事,脑袋很灵活。”邵孝琴说,大儿子总是很节约,不舍得花家里的钱,因为太懂事了,所以更心疼。本想着再要一个孩子,以后可以照顾哥哥,没想到小儿子又被查出孤独症,这样的结果,让这个家庭陷入绝望。那时的邵孝琴天天哭,在丈夫的劝导下,才坚强起来,因为他们知道,孩子需要他们,眼泪没有任何帮助。

    因为要照顾孩子,邵孝琴无法出门上班,只能在家里做点油面筋、粽子卖,补贴家用。有时,她也会做些来料加工的活,比如穿球拍。她说,晨晨很喜欢她穿球拍,球拍运到家里的时候,晨晨都会主动把大门打开,让货运进去,因为他知道,妈妈穿球拍赚钱了,就能给他买东西吃。丈夫在银湖街道的一家五金厂上班,每个月工资三千元左右。与之相对的是晨晨做康复的开支,每月六千元左右,不过看到晨晨慢慢有了进步,这些钱,他们觉得必须要花。“以前他只顾自己,叫他没反应的,现在至少会给我们回应了。”邵孝琴说,在9周岁前,区残联有一笔3万元的补贴给晨晨做康复使用,但今年他过了9周岁,压力就更大了。

    大约20分钟后,晨晨心满意足地回来了。回家后,他自顾自来到客厅,打开电视,看起了动画片。“电视、手机,他很会操作。”邵孝琴说,晨晨还喜欢捏橡皮泥,那些写不好的字,反而用橡皮泥可以捏出来。

    不久前,邵孝琴收到了特殊教育学校的录取通知书,今年8月,晨晨要去上特殊教育学校了。“特殊教育学校费用低,但没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放学后,还是想让他继续去康复。”邵孝琴说,现在夫妻俩最大的心愿就是晨晨以后生活能自理。

    “今天我们来认认门,有什么需要帮助,可以跟我们联系。”富阳文化传媒集团一支部负责人代表支部党员送上慰问金,告诉晨晨父母,支部党员会持续关注他们的生活,大家一起努力,让晨晨能够平安健康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