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宅”变身检察“架桥人” 孟欣用八年推动“云上富检”完善发展
2025-07-25
在区人民检察院,提起“云上富检”,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孟欣。从2017年踏入检察院的那一刻起,他便开启了一段不断打破边界、重塑自我、收获成长的蜕变历程。从初入检察院时计算机专业与检察业务的“水土不服”,到如今成为技术与业务之间的“架桥人”,孟欣用八年时间,书写了属于自己的故事。
“技术宅”勇闯检察新领域
2017年,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孟欣,带着对未来的憧憬走进富阳区人民检察院。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单位并没有将他安排到对口的技术部门,而是让他在业务部门锻炼。这对于孟欣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当时我就懵了,所学专业和检察业务完全是两个领域,完全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孟欣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感慨万千。
如何解决专业所学与检察业务的“水土不服”,成了摆在孟欣面前的首要课题。
孟欣骨子里有股不服输的劲儿,决定用学习来打破这一困境。于是,从检察科到公诉科,从案件办理到“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他如同一块干渴的海绵,在领导和前辈们的悉心指导下,拼命汲取着社区矫正、刑事执行监督、公诉流程等陌生的业务知识。
“那段时间真的是如饥似渴地学,每一个新的知识点都像是打开新世界的钥匙,虽然辛苦,但我知道,这是我必须要走过的路。” 孟欣说。
就在孟欣努力适应新角色时,检察科的一则求助信息,打开了他的思路。
当时,面对海量业务信息录入的困境,兄弟院利用某精灵软件实现自动化操作的案例,让他眼前一亮。
“我当时就想,这不正是我专业知识的‘用武之地’吗?我一定要试试!”孟欣主动请缨,全身心投入到攻克难题中。在这个过程中,软件流程设计、元素定位等诸多难题接踵而至,但孟欣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和顽强的毅力,不仅成功解决软件应用难题,还创新改进定位方式,将工作效率提升五倍以上。
这次经历,解决了区检察院的燃眉之急,还惠及了其他兄弟院,让孟欣真切体会到“技术赋能业务”的巨大价值。“那一刻我明白了,技术只有扎根业务土壤,才能发挥出它最大的能量。”孟欣深有感触地说。
构建应用生态,实现角色转变
尝到“技术赋能业务”的甜头后,孟欣不再局限于“单点解决”。他开始思考如何构建一个统一、便捷且充满活力的应用生态系统。用户管理、应用分类、安全保障、持续迭代等一系列问题,如同待解的谜题,推动着孟欣从单纯的“码农”向应用生态的“规划师”与“运维者”转变。
在领导的大力推进下,孟欣和技术团队以钉钉为基础平台,开始构建覆盖办公、管理、服务的应用生态。他充分发挥技术专长,自主研发上线了十余款定制应用。“每一款应用的诞生,都是源于对同事们工作生活中实际痛点的精准捕捉。”
从解决挪车难的找人系统,到优化干警生活的食堂超市应用;从便捷的评价打分工具,到整合历史文书的数字阅览室;从保存珍贵记忆的照片管理,到提供数据保险箱的云盘……这些应用涵盖了干警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
“比如说照片管理系统,以前想查找一些特殊照片很困难,尤其是查找忘记拍摄时间的老照片,现在有了这个系统,可以根据图像识别、位置识别、文字识别一键搜索到相应照片,大大提高了照片管理智能化水平。”孟欣介绍道。
在这个过程中,孟欣的理念也从“产品至上”逐渐转变为“用户中心”。“我把‘为干警提供便利、为工作提高效率、为流程更加规范’作为首要原则。每一次应用的优化或淘汰,都基于对用户反馈的倾听和需求的洞察。”孟欣说。看着同事们从最初的好奇尝试,到后来对这些应用的依赖,他内心满是成就感。而应用的活跃度——月均使用人数占全员90%以上,更是对他工作价值最直接的肯定。
突破局限,拓展检察技术新边界
孟欣并没有满足于现状,他敏锐地察觉到,目前构建的应用体系在辅助办案核心领域仍力有不逮,难以满足新时代对检察技术的更高要求。随着数字检察战略的推进,为补齐软件生态的短板,孟欣深度融入业务部门,共同打造了“数字护水”应用场景,为守护富春江贡献力量,该应用被成功纳入杭州城市大脑2050厅和浙江省数字化改革“一本账”。
“看到‘数字护水’应用能够为守护富春江发挥作用,我特别开心。这是技术与业务深度融合的又一次成功尝试。” 孟欣说。
AI智能化的浪潮汹涌而至,也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和可能。孟欣意识到,AI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可以帮助检察官简化复杂的模型构建过程。“或许,检察官只需通过简单的‘对话’,就能借助大模型调度数据、生成分析脚本、运行并产出线索。”
孟欣利用AI查找开源项目、规划技术路线,甚至大胆尝试AI辅助编码、调试和纠错。历经两周的挑灯夜战,“富检智算AI数据分析平台”成功落地,并获评杭州检察机关AI赋能检察工作优秀案例。“那两周真的是太煎熬了,每一步都充满了不确定性,但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下去。”孟欣说。
“当看到这个平台真的能够为同事们带来便利,为工作提升效能的时候,那种创造价值的满足感是无可替代的。”孟欣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在技术与业务交汇的领域,有着无限的可能。
坚守初心,续写融合新华章
回顾这八年的从检之路,孟欣感慨万千。这八年,是他不断探索、突破自我的八年,更是见证他技术与业务深度融合的八年。在这条充满挑战与机遇的道路上,孟欣从初入检察院的迷茫,到如今在技术与业务上游刃有余,每一步都凝聚着汗水与智慧。
“这段旅程塑造了今天的我,也让我更加笃信:在技术与业务交汇的那个闪光点上,蕴藏着检察技术人实现价值的广阔天地。”孟欣说。
作为业务与技术间的“架桥者”,孟欣深知责任重大。他表示将继续守护和耕耘“云上富检”这片沃土,致力于提供更优质、更便捷的工具,满足干警日益增长的工作需求,让技术如同春雨般,无声却有力地融入检察工作的每一个角落。同时,他更渴望能在技术赋能法律监督、提升办案质效的道路上持续精进,希望通过不断创新,挖掘技术在检察业务中的更多潜力,让每一个案件都能借助科技的力量,实现公平与正义的最大化。“我将与所有富检人携手,共同探索科技与检察深度融合的无限可能。”
在区检察院,孟欣的故事还在继续。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技术与业务融合的魅力,激励着更多检察人在新时代的浪潮中,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相信在孟欣和众多像他一样的检察人的努力下,“云上富检” 的明天会更加美好,科技与检察深度融合的道路也将越走越宽广,为检察事业的蓬勃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