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巾帼家政进社区

    2025-07-21

    在银湖街道高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一间办公室里,洁德家政负责人廖益仙正忙着回复保洁阿姨们的信息。

    从曾经的中石油职工到如今家政行业的“领头雁”,这位1983年出生的女性用五年时间,走出了一条“家政进社区”的特色创业路,不仅为万千家庭送去便捷服务,更带动百余名妇女实现就业,用女性力量书写了一段政府、企业、居民、家庭多方共赢的创业篇章。

    从中石油到家政圈,她用勇气“破局”

    “如果一辈子朝九晚五,我会觉得人生失去了价值。”回忆起2020年做出的抉择,廖益仙坦言,正是这份不甘平庸的闯劲,让她毅然从中石油离职,一头扎进了完全陌生的家政行业。创业初期的坎坷远超想象,她带着一腔情怀创业,面对的却是“没经验、没资源、没门路”的困境,创建的第一家家政公司仅半年就因亏损20万元倒闭。廖益仙并没有因为初次创业的失败而放弃,她告诉自己:“行业是好行业,问题一定出在方法上。”

    带着这份执着,廖益仙又创办了洁德家政,这一次她尝试做比较稳定的“员工制”企业,得到了非常好的市场反馈。“那时,市面上的家政公司很多,但基本都是中介公司类型,员工制公司几乎找不到。”她说,虽然洁德家政业务规模小,但凭借好口碑,也算是正儿八经走进了千家万户。

    与此同时,廖益仙将目光对准了社区,她认为,社区里有居民最真实的需求,有政府平台,更有亟待激活的女性就业潜力。她起初的想法是跟小区合作,尝试后发现小区的需求量有限,于是将合作单元放到社区。2023年,她和几位朋友合伙创办了一家新的家政公司,响应“富春好家政进社区”的政策,入驻成立不久的三根桥社区。这次尝试,让廖益仙证实了自己设想的正确性,给社区居民带来便利,但因成本投入高,公司账面一直亏损,三人只能解散公司,各自为政。

    去年6月,在区妇联和银湖街道的支持下,廖益仙将洁德家政带进了高桥社区,以“嵌入式服务”模式开启新征程。“社区很支持,特别是妇联娘家人,帮了很多忙。”她说,妇联组织了很多期培训、技能比武,让更多姐妹加入家政队伍中来,社区提供场地支持,省去门店租金后,企业就能安心承接业务,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放心服务。

    扎根社区,激活女性就业“一池春水”

    “社区就是最好的信用背书。”廖益仙深知,家政行业的核心是信任。入驻社区后,她借助居民对社区的信任感,迅速打开局面,她几乎每月都会在社区会议室开展技能培训,培训内容从基础保洁技巧到母婴护理知识,已累计覆盖283人。

    “来参加培训的都是宝妈、宝奶奶群体,有一部分是奔着就业来的,还有一部分是学习保洁技巧。”她说,没有就业需求的培训时间为一天,若要就业则培训时间延长至三天,经过一年的社区培训,目前已有11人考出从业证书,实现了再就业。

    来自安徽的王阿姨就是受益者之一。在加入洁德家政前,她和丈夫在富阳一家工厂打工,因工厂效益不佳,月收入仅3000元,家庭矛盾不断。经社区推荐参加培训后,她成为洁德家政的直营阿姨,如今每月稳定收入在6000至7000元。“现在老公对我可好了,我赚得比他多,在家说话都有底气!”王阿姨的故事,正是廖益仙带动女性实现稳定就业的缩影。

    如今,洁德家政拥有直营阿姨20余人,兼职阿姨近200人,直营阿姨的订单每天都有保障,兼职阿姨承接订单灵活匹配。有了高桥社区的实践案例,洁德家政也开始与云水社区、贤明社区等合作,廖益仙也在家政圈里站稳了脚跟。

    政企联动,女性力量绘就多赢图景

    “没有政府的支持,家政公司很难真正走进居民心里。”廖益仙感慨道。

    高桥社区妇联干部则表示,能把家政工作做好,廖益仙本人的魅力也很重要,这也是一批直营阿姨愿意跟随她的原因。“廖老师为人直率,不计较小钱,愿意把更多实惠让给阿姨。”这位妇联干部说,直营阿姨日常用的耗材都由公司承担,兼职阿姨需要耗材,廖益仙也会毫不保留把货源告诉她们。

    如今的廖益仙,早已不是当初那个只懂埋头干的创业者,在高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二楼,社区妇联为她争取到一间“巾帼共富共享直播间”,在直播间里,她可以开展有关家政服务的各类直播。廖益仙运营着两个抖音号,一个为阿姨们提供免费培训和就业岗位,另一个则是分享家政创业经验,带动更多人加入这个行业。“现在教别人开家政公司的收入,已经超过我自己做家政的收益了。”她也认为,这份家政事业的价值,早已超越金钱本身。

    提及今后的打算,廖益仙坦言希望稳扎稳打,继续服务好合作的社区和富阳各地的客户,如果有机会也希望将“家政进社区”的模式复制到更多社区,实现多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