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开课、入户指导、专家坐诊……富春社卫儿保科的“养娃秘籍” 家长都说“管用”
2025-07-15
“商店开门啦,选最喜欢的商品放进小口袋,交给爸爸妈妈保管哦。来,打开我们的小钳子,准备出发动起来……”这是近日在富春社卫中心开展的养育照护服务小组活动,9名3岁以下孩子在家长陪伴下参加趣味课程,为适应集体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样生动的互动形式也吸引了场外的孩子与家长,不少家长主动询问报名细节,得知课程每周二上午开展且全程免费后,纷纷表示“一定要参加”,称赞活动“有趣又有意义”。
据了解,去年富春社卫中心成功创建“医、防、护”儿童健康管理中心与儿童友好医院,积极开展养育照护服务小组活动、营养厨房、养育风险筛查等项目。2024年,该中心儿保科门诊人次20558人,其中富春街道外儿童占比40.82%,形成良好的辐射和区域效应。
从“看病症”到“护成长”
把儿保做成了“细功夫”
裘向珂是富春社卫中心儿保室主任,从事儿童保健工作已有十余年。这些年里,这项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起初做儿童保健工作,基本是给孩子量量身高、测测体重,但现在完全不一样了,非常重视孩子的心理行为发育。”在她印象中,这种转变大致发生在2019年,一方面是省市对这方面工作的要求提高,另一方面是高龄二胎妈妈的增多。
“很多高龄二胎妈妈对孩子的养育已变得生疏,经常会来向我们咨询养育孩子的科学方式。”与此同时,“生育最初1000天”的养育观念也日渐深入人心,富春社卫中心儿保科有了更明确的方向:不做“流水线检查”,要做“全周期守护”。
裘向珂认为,富春社卫儿保科吸引力强,这与其软硬件配置的全面性密不可分——设施先进完备,服务细致周到,为家长和孩子提供了优质保障。“走进这里,你会感觉这里更像个‘儿童成长乐园’。”有独立的候诊区,里面放置着绘本和小滑梯,孩子们总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事做;接诊室、保健门诊、听力视力筛查室区块划分清晰,连母乳喂养门诊都配了舒适的哺乳沙发。
检查项目、配备仪器非常齐全,能开展双目视力筛查、耳声发射筛查、髋关节超声检查、骨龄检测、ASQ(常用的儿童发育评估工具)、M-chat(幼儿孤独症筛查量表)等项目。尤其对听力障碍、孤独症临界的孩子,从耳声发射筛查到M-chat评估,一套流程走下来,不少家长感慨:“在这里检查过没问题就放心了。”
正是家长的这份信任,越来越多孩子来这里。2023年,儿保科门诊人次18371人,非富春街道儿童7274人,街道外占比39.4% ;到了2024年,门诊人次上升至20558人,非富春街道儿童8391人,街道外占比40.82%。仅儿保科一个科室的服务量已经占到全区儿童保健工作的四分之一。
从“诊室里”到“生活里”
把养育做成了“暖互动”
“8个月的娃能站吗?”“辅食加多少才够?”这些家长常问的问题,藏着养育里的“大学问”。裘向珂说,最好的儿保不在诊室里,而在家长每天的陪伴里。所以这几年,他们把服务“搬”到了家长和孩子的生活中。
每周二的养育照护小组活动,是家长们抢着报名的“热门课”。20分钟名额就被一抢而空的场面,曾是裘向珂不可想象的事。“去年5月刚开始时,我跑到大厅一个个向家长们宣传,问有没有兴趣参加。大家一听是‘上课’,每个人都说‘不去不去’。”裘向珂事后反思,估计是两方面原因导致大家不愿意参加,“一是怕收费,上当受骗;另一个是以为上课很枯燥,孩子待不牢。”于是,她便开始拍摄活动视频,剪辑好后发到家长群里。看到活动形式如此有趣,不少家长纷纷开始报名,直到现在名额很快一抢而空。
营养厨房更是“欢乐现场”。在营养师的指导下,家长带着孩子一起做猪肝米糊泥、包迷你小馄饨,不少家长发现原来不是自家孩子不肯吃饭,而是自己做的饭菜不合口味。“还有的家长在家习惯给孩子喂饭,在我们这里就会引导孩子自己吃,让他们感受到吃饭的乐趣。”从被动喂食到主动进餐,这小小的转变里,藏着儿保医生最想传递的养育理念:让孩子在体验中慢慢长大。
从“单打独斗”到“合力守护”
给儿童健康加了双保险
“裘医生,我家孩子一周岁了,还没有开口讲话,是不是要去大医院看看?”“医生,我家孩子最近没见长,是不是有什么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家长也不用焦虑,富春社卫中心有“后招”。
日常工作中,富春社卫中心儿保科还承担着养育风险筛查任务,对养育风险阳性的儿童建立档案,并入户进行家庭环境评估与养育指导。裘向珂说,与家长交流中,不少人反映孩子开口晚或不愿意开口,而究其原因与家庭的养育环境有关。“有的家庭是照顾孩子的大人很多,孩子有什么需求都不用开口,就马上帮助他们实现,孩子就缺少了开口说话欲望;另一种常见的原因是孩子接触手机、电视时间长,开口说话的机会少。”去年,儿保科初筛阳性儿童93人,入户指导 13户。
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儿保科还有“后援团”。裘向珂介绍,通过多学科合作机制,中心还邀请省人民医院富阳院区儿科副主任、主任医师何炜坐诊,让辖区儿童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更让人安心的是,何主任看完后不会“断档”——富春社卫儿保科医生会继续跟踪管理。
现在科里有6名医生、4名护士和医技人员,每个人都记着一句话:“孩子的事没有小事。”未来的路还长,他们想做的事还有很多,比如针对营养不良、运动落后的孩子,联合康复科制定专属方案;把养育指导做得更深更细,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良好的养育环境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