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媒传染病、食源性疾病、中暑高发 7月请大家做好这三类疾病防范措施
2025-07-11
近日,记者从区疾控中心了解到,7月因气温高、台风活动多等因素,加剧了各种病原微生物和病媒生物的繁殖,导致虫媒传染病、食源性疾病、高温中暑等疾病的发生率上升。区疾控中心特别提醒广大市民做好防范。
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
疾控专家介绍,7月是蚊虫孳生和活动的高峰期。蚊虫叮咬不仅仅会导致皮肤红肿瘙痒,还需警惕由蚊虫叮咬传播的传染病,如登革热、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等。登革热主要由伊蚊叮咬传播,临床表现有发热、头痛、眼眶痛、关节肌肉痛、皮疹、白细胞减少、出血等,潜伏期为1-14天,多为5-9天。暑期外出旅游增多,需警惕蚊虫叮咬后感染传染病的风险。
针对此类疾病,大家要做好自我防蚊措施,着宽松浅色的长袖长裤,在身体裸露部位和衣服上喷驱蚊产品(含避蚊胺、派卡瑞丁等成分)。在早晨和傍晚蚊子出没的高峰时段,避免在蚊虫活跃的地方如草丛、树荫等阴暗处长时间逗留。家中安装纱门纱窗,睡觉时挂蚊帐,使用蚊香(液)、电蚊拍、灭蚊气雾剂等产品对蚊虫进行驱赶和杀灭。同时,要注意全面清理蚊虫孳生地。清除花盘托盘、闲置容器等室内外积水容器,水培植物至少每周换水一次。清除房前屋后的卫生死角,定期清理垃圾。
外出旅行尽量避免前往登革热、疟疾流行地区(东南亚、非洲、南美洲等),如确需前往,需做好防蚊措施。返回富阳后如出现发热、肌肉酸痛、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就诊并主动告知医生旅居史,积极配合治疗。
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是指摄食含有致病微生物,或有毒有害物质的食物所引起的疾病。临床表现以胃肠道症状为主,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夏季对凉拌菜、生腌、冰镇瓜果等生凉食物摄入增加,高温高湿环境下,病原微生物繁殖迅速,食物容易腐败变质,是食源性疾病高发的季节。此外,误食野生菌和野生植物导致的食物中毒也时有发生。
专家建议,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勤洗手,不徒手抓取食物。要前往正规商家采买新鲜食物,并注意生产日期、保质期、储存条件等,不食用超过保质期、包装或感官异常的食品。在购买熟食、凉拌菜、蛋糕等易变质食物时,避免在储存条件不佳的摊贩处购买。生熟食物加工和储存要分开。加工食物前后的厨具、餐具都要及时洗净消毒,处理生食后要注意洗手,生食放入冰箱储存时要与熟食分开存放。加工食物时要让食物熟透,熟食与易变质的食物适量购买,及时放入冰箱冷藏,储存在冰箱中的食物不宜放置过久,应尽快食用。
出现胃肠道不适症状时,及早就医。如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时,需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不采集、不食用不明野生菌和野生植物。一旦发生食物中毒,及早就医、不乱服用药物,以免延误病情。
中暑
7月也是中暑高发的时候,户外工作者、老人、小孩及慢性病患者容易中暑,可能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口渴多汗、面色潮红、四肢无力等症状,严重时出现大量出汗或无汗、皮肤发热或湿冷、面色苍白、意识模糊、抽搐、昏迷等症状。
建议大家合理安排户外时间,尽量避开中午高温时段进行户外作业或活动。在露天或高温环境下工作或活动,要做好防晒措施、加强通风降温、避免阳光直接照射,注意劳逸结合。一旦出现中暑症状,应及时到通风良好的阴凉处平卧休息,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服用解暑药物。若中暑症状较严重,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