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与晁端友晁补之研究座谈会在新登镇举行
2025-07-08
7月5日,杭州市首届苏东坡与晁端友晁补之研究座谈会在新登镇举行。这场汇聚海内外学界专家的文化盛事,以“探寻宋代文人交游脉络,激活古城文化基因”为核心,深度挖掘苏东坡与晁氏父子在杭州的历史渊源,为新时代地域文化研究与城市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场跨越千年的文人雅集被重新点亮
杭州市苏东坡研究会在“苏东坡与杭州”课题研究中揭示:北宋熙宁年间,苏轼任杭州通判时,对新城知县晁端友的清廉政绩与文学才华颇为赏识,曾以“乱山深处长官清”的诗句赞其政德。晁端友之子晁补之随父居新城期间,创作《新城游北山记》《七述》等佳作,获苏轼赞许,成为最早拜入“苏门”的四学士”之一。史料显示,苏轼观政新城时,晁氏父子曾陪同其游历碧沼寺、塔山、陈氏园等多地,在新登山水间留下不少诗词唱和的足迹。
“这段被历史尘封的文化交往,实则是北宋江南文脉的重要节点。” 研究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晁端友除为官颇有政绩外,其诗作“清厚静深”的风格对苏轼亦有影响;而晁补之作为宋代文学革新的重要参与者,其文学理念的形成与新城时期的经历密不可分。
从学术研究到文化赋能的实践探索
新登镇人民政府对该课题给予大力支持,2025年4月8日与杭州市苏东坡研究会、杭州市文学学会联合发布征稿启事,面向全球学界征集论文。据悉,主办方共收到40余篇高质量学术论文,内容涵盖诗文版本考证、地域文化影响、文人思想现代转化等维度。会上,《苏东坡与晁端友晁补之研究》论文集也同步首发。
“新登自三国吴黄武五年置县,至今近1800年历史,古城墙、古城河等文物遗存与苏轼、晁氏父子的文化印记,构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标识。” 新登镇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座谈会不仅是对历史根脉的回望——还原新登在北宋文化星图中的坐标,更是对地方文魂的重塑,“研究成果将直接服务于古城复兴与城墙申遗工作,为文旅融合提供学术支撑。”
从历史智慧中汲取当代发展动能
座谈会上,专家学者围绕三大议题展开深入研讨:在文学层面,解析晁补之题跋文与苏轼诗词的艺术共鸣;在思想层面,探讨晁氏政德与苏轼民本思想的现代启示;在地域发展层面,谋划以“东坡文化走廊”串联新登历史遗存的实践路径。
“苏东坡‘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精神,与晁补之‘笔落惊风雨’的创作才情,在当代仍具有强大的文化生命力。” 有学者提出,可将文人交游路线转化为“文化研学专线”,让学术成果从文献走向大众。杭州市社科联相关负责人则呼吁构建“学术研究-文旅转化-品牌传播” 的协同机制,推动新登成为“宋代江南文化研究高地”。
随着《新城游北山记》的诵读声在古城墙下响起,这场跨越千年的文化对话落下帷幕。但正如与会专家所言,对苏东坡与晁氏父子的研究,既是对“浓妆淡抹总相宜”的历史致敬,更是对“守正创新”的时代回应——当新登的山水再次成为文化研究的坐标,千年文脉正以崭新姿态,为杭州“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注入澎湃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