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援助成功化解欠薪困局 被告人一审宣判前清偿全部欠薪获谅解

    2025-07-02

    近日,一起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的刑事案件在法律援助介入下迎来转机。富阳某公司负责人孙某某拖欠11名员工5万余元工资,在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依法责令支付后仍未履行,被区检察院提起公诉。经富阳法院通知,区法律援助中心指派,法律援助律师双线施策,既保障被告人合法权益,又促成双方和解。最终孙某某在一审宣判前清偿全部欠薪,获劳动者谅解并被法院从宽量刑。

    欠薪风波触刑责,法律援助及时介入

    孙某某所经营的富阳某公司,长期在富阳某街道从事仓储、物流等业务。2024年6月,受多重因素影响,公司经营状况急转直下,孙某某放弃富阳业务,并拖欠11名员工工资共计5万余元。

    面对员工们的追讨,孙某某始终未能给出妥善解决方案。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得知此事后,迅速展开调查,在确认事实后,依法责令孙某某支付拖欠工资。面对政府部门的严肃责令,孙某某依然没有履行支付义务。今年2月,区人民检察院以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正式向区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富阳法院受理案件后,依据相关法律规定,通知富阳区法律援助中心为孙某某提供法律援助。法律援助中心在接到通知后,迅速对案件进行审查,经严谨核实,认定本案完全符合法律援助条件。随后,区法律援助中心指派浙江恩波律师事务所经验丰富的包杰斌律师承办该案,一场维护法律公正与保障劳动者权益的法律援助行动就此拉开帷幕。

    双线施策破薪局,分期方案解薪愁

    包杰斌律师接受指派后,迅速投入到工作当中。考虑到孙某某身处外地,为减轻其经济负担,同时提高沟通效率,包律师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与孙某某保持着密切且高频次的沟通。

    包律师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详细向孙某某阐述刑事诉讼程序中的各项权利,耐心告知其在法律框架内所享有的辩护权、陈述权等合法权益,让孙某某在困境中感受到法律的温度与公正,也逐渐消除了他对法律程序的恐惧与误解。

    在深入了解案件情况后,包律师发现孙某某拖欠工资并非单纯的主观恶意,主要是受公司经营严重恶化这一客观因素影响。为了给孙某某争取公正的审判,包律师多方奔走,积极收集公司经营困境的相关证据材料。他仔细查阅公司财务报表,从中梳理出公司资金链断裂等关键信息;又全力搜寻业务合同终止证明,用实际证据证明公司业务被迫中断的无奈处境,并及时向人民法院提出合理的辩护意见。同时,包律师也告知孙某某,只有主动履行支付义务、积极弥补劳动者损失,才能真正体现悔罪态度和承担责任的诚意。

    另一方面,包律师也积极促成双方和解,他多次主动联系被拖欠工资的劳动者及家属,耐心倾听他们的诉求,理解他们因被欠薪而面临的生活压力与焦虑情绪。同时,他也积极向劳动者们转达孙某某想要解决问题的诚意,努力搭建起双方沟通的桥梁。在包律师的主持下,双方围绕拖欠工资金额、还款方式等问题进行多轮协商。结合孙某某目前的经济状况和劳动者的合理需求,包律师提出了分期还款的方案,对还款时间、金额等细节反复调整优化,力求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平衡点。

    最终,双方达成和解协议。孙某某在一审宣判前将所拖欠工资全部清偿完毕,获得了劳动者的谅解。

    从宽量刑彰显司法公正,法援制度成效显著

    日前,富阳法院对该案进行了宣判。在判决过程中,法院综合考虑本案的全部事实、孙某某积极悔罪的表现以及劳动者出具的谅解书等多方面因素,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规定,对孙某某作出了从宽量刑的判决。

    “法律不仅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利剑,更是守护公平正义的盾牌。”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法律援助成功化解欠薪刑案,正是法治社会建设的鲜活注脚。援助律师凭借专业法律素养,保障被告人孙某某依法行使辩护权,让其在法律框架内获得公正审判;又通过搭建沟通桥梁,推动劳资双方达成和解,使11名劳动者顺利拿到被拖欠的5万余元工资,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该负责人称,这一案例充分彰显法律援助制度在平衡多方利益、化解社会矛盾中的关键作用。它以实际行动证明,法律援助能够精准对接司法需求,既彰显法律威严,又传递司法温度,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维护社会稳定筑牢法律基石,更为同类案件的处理提供可借鉴的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