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天警惕“隐形杀手” 虫咬性皮炎就诊量激增

    2025-06-24

    随着气温飙升,区中医院皮肤科迎来就诊高峰——入夏以来,虫咬性皮炎患者占比持续超10%,单日接诊量较春季翻倍。皮肤科主任魏国奇提醒:“4月至10月是皮肤病高发季,当前正处于蠓虫、蚊虫活跃期,市民外出需强化防护。”

    “就穿短裤在公园走了一圈,晚上痒得睡不着觉!”市民王先生回忆周末带女儿游东吴文化公园的经历,当时小腿突然频发刺痛,回家后发现双侧小腿密布十余个红肿丘疹,抓后出现渗液迹象。他立即到区中医院皮肤科就诊。

    经诊断,王先生患上的是丘疹性荨麻疹,病因为蠓虫叮咬。“这类飞虫比蚊子更隐蔽,叮咬时几乎无感觉,但释放的酸性物质会引发强烈过敏反应。”医生指出,儿童及过敏体质者被叮咬后,局部可能出现水疱、糜烂,严重者甚至引发全身皮疹、胸闷等症状。

    “肉眼难辨的蠓虫才是夏季叮咬主力。”魏国奇解释,这类昆虫体型不足两毫米,多聚集在绿植茂密的湖边、草丛,昼间活动频繁。蠓虫口器特殊,叮咬后皮肤常出现中央带瘀点的红斑丘疹,瘙痒程度远超普通蚊子叮咬。据他观察,近一周接诊的虫咬患者中,80%为暴露部位(四肢、颈部),部分儿童因搔抓过度继发细菌感染,需联合使用抗生素治疗。

    “近期门诊中,因擅自使用偏方(如牙膏涂抹、盐水冲洗)导致症状加重的患者不少。”魏国奇特别提醒,出现虫咬皮炎后切勿盲目处理,若皮疹持续加重或伴随全身症状,需及时到正规医院皮肤科就诊。

    新闻链接

    防虫咬注意这四点

    如何阻断虫咬风险,魏国奇提出预防建议:

    一、环境规避:远离湿地、草丛等蚊虫滋生地,户外活动选择开阔干燥区域。

    二、着装防护:郊游时穿长衣长裤,避免皮肤暴露,可选用含避蚊胺的驱蚊液喷涂袖口、裤脚。

    三、卫生管理:居家保持通风干燥,及时清理花盆积水,减少蚊虫滋生。

    四、饮食禁忌:发病期间忌食辣椒、羊肉、海鲜等发物,以免加重过敏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