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新登镇湘溪村第十四届杨梅消费季圆满收官
2025-06-17
6月13日至16日,2025新登镇湘溪村第十四届杨梅消费季圆满举办。本次活动以“亲梅竹马”为主题,精心打造“生态采摘+非遗活化+乡村艺术”农文旅融合盛宴。原定于6月13日至15日开展的活动,因6月15日遭遇大雨天气,为保障游客体验与活动安全,主办方将活动延期至6月16日举行。活动期间,共吸引游客上万人次,带动采摘、农家乐、民宿等经营性收入超60万元。
采摘地里的亲子狂欢:杨梅与果蔬的甜蜜诱惑
6月16日上午9点,欢笑声响彻湘溪村叶坞山杨梅林。游客黄女士咬开一颗杨梅,惊喜地说:“核小汁多,老板说昼夜温差把糖分全锁在果肉里了。”这片海拔150米的山地果园,因昼夜温差12℃的独特气候,让杨梅含糖量达到了16.8%,较平原产区高出3个百分点。在杨梅树间乱窜的几个小孩更猛,衣兜塞得鼓鼓囊囊,脸上、手上全是紫红果汁,还互相炫耀:“我摘的杨梅比你的拳头还大!”
怕晒的就躲进了面积14000平方米的大隐悦家果蔬基地里。宝妈李静带着女儿在番茄藤下玩 “寻宝游戏”。基地负责人介绍:“这几天的游客,亲子家庭占比65%以上,我们用有机基质栽培,设置了‘寻宝打卡点’,让孩子们乐在其中。”据统计,消费季期间,该基地接待亲子家庭超千户,日均消耗采摘筐200余个。
非遗舞台的创新演绎:竹马跃动的千年传奇
荷花塘舞台上,非遗竹马社团的彩衣与铠甲在阳光下交织成流动的画卷,《湘溪竹马》表演生动,重现南宋抗金名将姚兴的英勇故事。区级文化特派员倪琼华介绍,为了让千年非遗以新面貌呈现,他们改了5版剧本,竹马道具重做3次,村民演员反复排练了近百次。上海游客赵先生表示:“在荷塘之上、山水之间,欣赏非遗表演,这种体验还是头一回,不虚此行!”
而在荷塘边的竹编研学工坊内,湘溪村特别安排了研学老师教孩子们编竹马:“看好咯,山阴面的竹篾才够韧。”学生章妍铱举着刚完成的竹马书签雀跃不已:“我要当书签夹课本里,下次带同学来一起编!”消费季首日,近300名游客参与了竹马手作体验,研学材料包供不应求。几位老师的手都编麻了:“城里娃稀奇得很,连竹屑都想带回家。”
荷塘边的烟火盛宴:特色美食带来消费热潮
荷塘畔的晚风裹挟着蒸汽的温热,将一场融合味觉与视觉的盛宴铺陈开来。当竹马演员身着彩衣,踏着鼓点端出冒着热气的蒸笼时,麦香与土猪肉的脂香瞬间在暮色中交融——这场被村民称为“竹马宴”的特色宴席,正以烟火气串联起湘溪村的农旅消费链。
活动期间,湘溪村农家乐、饭馆形成联动消费圈,各家推陈出新,以特色农家菜肴争揽游客前往买单。数据显示,全村农家乐在此次活动期间累计接待4200人次,仅特色菜品营收就达15.6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5%。
令人惊喜的是消费链条的延伸——游客王女士一家在参加“竹马宴”后,又在农庄认购了“季度食材套餐”:“每月收到5斤土猪肉和当季果蔬,既能尝到新鲜食材,也算是认养了‘乡村味道’。”这种从“即时消费”到“长期订单”的转变,让湘溪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俞小军看到了新可能:“宴席不只是吃饭的场合,更是让游客触摸乡村生活的窗口。现在已有十多个家庭签订了食材认购协议,这比近几天的短期营收更具长远价值。”
音乐现场的潮流碰撞:山野里的多元狂欢
暮色四合时,乡村音乐点燃了湘溪村。乐队演奏的《蓝莲花》让全场沸腾,旋律响彻山谷。畲族歌舞《山水谣》与游客共舞,竹竿舞的节奏让现场观众沉浸式体验少数民族独特风情。6月14日的汉服街舞battle更是吸睛,虽然下着细雨,但是仍旧挡不住游客参与的热情,荷花塘边打卡区排起了百米长队。游客彭灵利说:“我要把视频发给城里的闺蜜,让她们看看乡村有多潮!”活动策划人表示,特意安排摇滚与山歌混搭,没想到受到了不同年龄段游客的喜爱。
数据背后的乡村发展:
从“一次性打卡”到“周期性消费”
山风掠过千年银杏,将杨梅香与竹马声送往远方——这片静谧山野,正在用几天时间创造的“亲梅竹马”密码,解锁着乡村发展的更多可能。
据统计,本次消费季活动中,湘溪村农副产品零售占比40%,非遗文创占比12%,“体验消费”占比高达48%。银杏民宿负责人周献儿透露:“半个月前房间就订满了,有客人特意从江苏赶来体验‘亲梅竹马’。”
“我们用杨梅搭台,让非遗唱戏,本质是激活乡村的文化自信。但从营收数据来看,说明游客是愿意为‘玩法’买单的。”俞小军表示:“接下来要把《湘溪竹马》做成驻场演出,开发‘杨梅+非遗’的季度主题,让更多游客看见乡村文化的创新表达,让乡村游从‘一次性打卡’变成‘周期性消费’。”
在湘溪村的发展蓝图里,非遗已不再是舞台上的短暂表演,而是融入生活的文化符号。能否将闲置房改建成为“竹马文创实验室”,让游客参与竹马道具设计?能否将竹马故事融入包装,让农产品变成“会讲故事的伴手礼”?这些构想正成为湘溪村今后努力的方向——以“让非遗可触摸、让文化能消费、让乡村有温度”为核心理念,让“亲梅竹马”的发展密码如杨梅树般在传统与现代的土壤里扎根生长,向“四季有主题、季季有复购”的乡村振兴图景稳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