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压奋进 接续奋斗 再上台阶——2024年政府工作回顾
2025-05-29
2024年是富阳撤市建区十周年,也是富阳承压奋进、接续奋斗、再上台阶的一年。
这一年,富阳坚定不移实施“产业强区”主战略,较好地完成了区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区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全年地区生产总值成功迈上千亿元台阶,科技创新指数首次进入全省第一档次,位居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第25 位、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第 48 位、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第 55 位,连续五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区”。
过去一年
重点开展了六方面工作
1
精准施策提振信心,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政策支撑稳预期
▶兑现产业扶持资金21.7亿元,惠及市场主体1.2万家次。
▶积极争取“两重”政策,共计列入特别国债项目11个、国债资金9亿元,新增政府专项债券20.2亿元,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2.3亿元。
▶抢抓“两新”政策机遇,核销政策资金6亿元,拉动消费35亿元。
■项目撬动促增长
▶迭代升级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开展治“五未”提“五率”专项行动,亮灯项目办理率、销号率全市并列第一。
▶省“千项万亿”工程、市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分别达148.8%、162.2%,省市重点项目开工率100%。
■企业服务破难题
▶做实诉求服务,坚持服务企业“不得说不”理念,实现规(限)上企业走访全覆盖,企业诉求办结率100%。
▶做精增值服务,持续深化“兜底办”,打通8类疑难问题解决路径,新增“嵌入式”服务企业驿站3个。
▶做优审批服务,推出“企业一件事”45项,办结企业事项9.8万件,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率达99.8%。
2
拓展增量积蓄后劲,新质动能加速集聚
■招大引强有力有效
▶招引落地亿元以上产业项目56个,总投资192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7个,引进上市企业1家,固投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落地完成率全市第3。
■企业培育精准高效
▶新增国家重点“小巨人”企业2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1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4家、省级雄鹰企业1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63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310家、“四上”企业399家。
▶新跃升产值10亿元以上工业企业3家、亿元以上工业企业13家,入选省级“链主企业”培育库4家。
■创新孵化提质增效
▶实施新型研发机构市场化运营改革,新认定省、市级新型研发机构各1家,新增省级重点实验室3家,2个科创案例入选“创新浙江大会”十大典型案例,R&D经费投入强度达3.4%,增幅连续两年全市第2。
▶加快孵化体系建设,拓展创新空间35处、面积38万方,新认定省级专业孵化器1家、市级孵化器(众创空间)3家。
▶优化科创金融服务,落地首批科技支行2家,新建专项基金7支、规模达6亿元。
3
深化改革夯实基础,产业转型纵深推进
■产业体系向新向优
▶“4+5”产业链营收规模达到804亿元,增长22.4%。
▶企业“智转数改”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覆盖,新增省级未来工厂6家、市级以上绿色工厂13家。
▶全年营利性服务业营收增长14.7%、全市第1,规上软件信息业营收增长 38.5%、全市第2。
▶稻田新型综合种养面积全市第 1,粮食播种面积实现五连增,获评全省“产粮大县”。
■产业平台提能提级
▶开发区新电商产业集聚新国潮品牌超100个、规(限)上企业超100家、营收超100亿元;生物医药产业揭牌成立浙江中医药大学富阳研究院,创成全省首个现代中医药产业专利导航服务基地;机器人产业认定市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3家。
▶杭州富春湾新城加快推进省级集成电路协同区建设,滨富集成电路产业园成功落地;光通信设备产业集群获评省级中小特色产业集群;人工智能产业加快推进人工智能示范点建设,智能物联产业园一期竣工投用。
■产业基底聚势聚能
▶完成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实施国企经营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全年经营性收入增长75.3%。
▶新建块状经济产业联盟3个,开工产业园5个,竣工产业园6个。
▶青年企业家、青创客培育规模均超150人,新增“浙江工匠”培养项目6个、技能人才6626人。
4
拉高标准提升品质,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生态本底巩固夯实
▶一般工业固废规范化管理入选国家试点,生活垃圾治理工作获省政府督查激励,循环经济产业链建设纳入“杭州市碳达峰试点城市十大标志性工程”,生态满意度评价创历史最佳。
▶获评“美丽浙江”考核七连优、全省林长制考核两连优,再获“大禹鼎”。
■城市功能持续完善
▶虹缤之都商业综合体正式开工,“五岫骈峰”地标塔楼初具雏形,秦望水街建成并启动招商,秦望过江隧道、秦望南路全线通车。
▶2个项目创获“钱江杯”,10个项目创获“西湖杯”、2个项目创获“西溪杯”。
▶完成公共服务设施补短项目26个,微改造路口12个,投用“绿波”路段20条,交通拥堵指数下降5.4%。
▶新增市级青年发展型社区2个,建成未来社区7个,改造老旧小区5个。
■和美乡村深入推进
▶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完成农村公路新改建31公里、大中修97公里,承包地流转13.4万亩,盘活闲置农房、宅基地446宗。
▶持续做好对口支援、对口合作、山海协作等对口帮扶工作,援建资金1.02亿元。
▶荣获乡村振兴神农鼎·铜鼎。
5
突出重点兼顾全域,民生保障扎实有力
■社会保障扩面增效
▶全年民生支出111.5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1.5%。
▶新增就业3.9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6757人,发放失业保险金2.08亿元。
▶永和大厦综合零工市场获评首批省级示范零工市场,“龙羊阿姨”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家政劳务品牌典型案例。
▶全市率先实现特困人员集中供养,低保标准、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分别提高至每人每月1301元、2255元。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获全市激励,“社会助医·防贫共富”工程入选全省共同富裕最佳实践案例,长期护理保险实现全覆盖。
■公共服务可感可及
▶建成投用杭二中富春学校、新民小学等学校(幼儿园)6所,提前完成中小学生午间躺睡全覆盖。
▶实施“医疗服务大提升三年行动”,区属医院服务类投诉同比减少300余件,家庭医生续签率连续3年超90%、全市唯一。
▶全省率先探索“省营县院”合作模式改革,省人民医院富阳院区竣工验收。
▶新增国家级示范性青春健康教育基地 1 个,创获全国生育友好工作先进单位。
■文旅融合焕新出彩
▶精心打造20个重点文旅项目,天钟山景区、阳陂湖(国际)研学中心开放运营,泗洲造纸博物馆获得国家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专项支持。
▶成功举办第八届郁达夫小说奖,成立麦家文学研究会,原创越剧《富春长歌》入选浙江省文化艺术发展基金资助项目。
▶首届国际划联“杭州超级杯”成功举办,全国箭王争霸赛、全国老年人门球比赛圆满落幕,富春山居半程马拉松、百村篮球赛反响热烈,富春山居生活季、新春国潮灯会接连刷屏。
■风险隐患有效化解
▶实施“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37.3%、39.1%。
▶应急消防站实现乡镇(街道)全覆盖,出租房火灾起数下降16.7%。
▶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刑事、治安案件量分别下降 8%、23.2%。
▶群众安全感满意率连续6年省市领先,夺取全省平安建设“二十连冠”。
6
优化作风提升效能,履职能力不断增强
■政治建设持续深入
▶深学笃行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高标准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深入推进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
▶认真开展中央巡视反馈等五类问题和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工作。
■法治建设不断深化
▶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65件、政协委员提案107件,面商率、答复率均达100%。
▶连续四年获评法治浙江建设优秀单位、法治杭州建设成绩突出单位,连续五年群众法治满意度位居全省前列。
■作风建设全面加强
▶深化“大综合一体化”执法改革,全面推广“简案快办”模式,行政检查次数下降17.1%。
▶坚持政府过“紧日子”,压减政府一般性项目支出38.9亿元,“三公”经费预算下降 20.4%。
今年以来
全区上下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全面实施“双一流”工程,以“1545”产业主攻方向为重点,全面构建“3456”现代产业体系,形成“3+3+6”转型升级工作系统打法,加力推动政策早落地、项目快推进、措施见实效,实现了主要指标、招商引资、政策争取、项目推进、重点活动5个“开门红”。
一季度GDP增长5.7%、全市第3,位列“6+1”综合指标排名全市第3,获一季度全市专项激励;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9.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1%,均为全市第1,获评两个单项指标优胜单位。
落地亿元以上产业项目24个、签约50亿元以上项目2个;第一批 9 个省“千项万亿”工程全面开工。
上报超长期特别国债“两重”项目20个、涉及资金43.9亿元,设备更新项目18个、涉及资金5.3亿元,争取消费品以旧换新国债资金3.6亿元,核销进度超185%、全市第1;争取提前批专项债37.48亿元,额度全市第1。
成功举办富春山居马拉松、富春山居生活季、龙门古镇越野赛,“五一”期间全区接待游客超110万人次、增长58.7%、增速全市第1,入选全国市辖区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