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推进壶源溪流域发展,代表委员热议——破局流量困境 共绘共富图景

    2025-05-29

    壶源溪流域作为富阳农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窗口,近年成为杭州夏日嬉水“顶流”。数据显示,2024年流域内规上工业总产值达144亿元,全年接待游客180万人次,其中龙鳞坝单景点年接待超百万人次。然而,“泼天流量”与“微薄收益”的矛盾凸显——游客人均消费仅30元,乡镇、村为维持景区运行投入巨大却收益有限,交通拥堵、设施滞后、定位模糊等问题亟待破解。如何将生态优势转化为持续发展动能,实现“生态美”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成为代表委员们的热议焦点。

    【代表委员热议】

    倪柏华(区人大代表,杭州市园林绿化股份有限公司职工)

    聚焦基建与产业,打通“流量变现”全链条

    针对网红经济下的“流量空转”难题,我提出构建“基础设施—服务品质—产业融合”的立体化解决方案。

    首先是完善交通与便民设施网络。如开通打卡点至城区枢纽的旅游专线,采用“定时+预约”模式提升可达性,同步在景区周边增设共享单车停放点与智能母婴室、无障碍卫生间,兼顾效率与人文关怀。

    其次,升级旅游服务与消费场景。引入涵盖文化宣讲、场景拍摄的专业导游团队,借助AR/VR技术打造沉浸式体验;打造“网红美食街区”,通过免费试吃、线上预订等模式激活消费潜力,推动“到此一游”向“深度消费”转变;还可以策划主题活动,围绕打卡点特色,每月举办主题活动。

    第三是强化全链条监管与产业联动。建立价格监测与服务质量考核机制,严打欺客行为;联动文创企业挖掘周边特色,搭建“旅游+电商”平台整合住宿、餐饮等资源,推动“流量”向“留量”转化。唯有以系统化基建与精细化运营为支撑,才能让“网红”变“长红”,真正实现“游客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带朋友来”。

    何芳芳(区政协委员,区融媒体中心人文和深度部主任)

    顶层设计与文化赋能,塑造流域“长红”品牌

    针对流域碎片化发展与文化挖掘不足的痛点,我认为要坚持走“定位破题—文化铸魂—基建固本”的发展路径。

    明确定位,构建“长三角最美溪流”品牌体系。建议跳出“单一景点思维”,以“生态为基、文化为魂、融合为要”为导向,巩固“杭州夏日嬉水顶流”标签,打造“龙鳞坝+蚌潭坝+人文体验”的复合IP,形成“四季有主题、全域可游玩”的格局。如可以丰富壶源溪旅游产品,设计推出春夏秋冬“四季游”线路;联动壶源溪流域和龙门古镇、东梓关等景区,把“嬉水流量”转化为“景区流量”;利用沿线闲置土地加快招引龙头项目,如水上乐园商业项目,延伸天然水域游玩空间,丰富游客的选择。

    深挖文化资源,打造“可看可听可体验”的人文场景。建议系统梳理三国东吴文化、竹纸非遗、红色文化等资源,恢复水车、米碓等历史景观,推出文化地图与研学线路。

    补齐基建短板,提升全域服务承载力。建议在环金线场口镇真佳溪村段设大型游客中心,在重点区域布局小型服务站点;规划建设停车场、市集摊位与民宿集群。

    宣推方面,建议利用小红书、抖音、微信等平台,对壶源溪流域进行系统性宣传。通过品牌聚合力、文化增厚度、基建强支撑,让壶源溪从“打卡地”变为“目的地”。

    【部门回应】

    工作组:

    “一办四小组”协同发力,绘就共富实景图

    为深入实施壶源溪流域发展共治工作,推动壶源溪流域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共治,2024年11月,区委、区政府成立了壶源溪流域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共治工作组,从机制、规划、项目、产业四维度推进落实。

    机制建设上,建立了“一办四小组”工作架构,出台议事决策、财务管理等制度,2024年统筹530万元经费用于综合运营与产业培育,形成跨部门协同机制。

    规划引领上,启动《壶源溪流域发展共治概念性规划》编制,明确“长三角乡野山水休闲旅游目的地”定位,促进生态保护与优化产业布局协同发展。

    项目推进上,聚焦生态保护与基建升级,2025年谋划14个重点项目,涵盖河道整治、交通提升等领域,总投资4242万元。其中环金线大中修工程已接近完工;蚌潭坝人行地下通道、智慧停车场建设等项目已进入施工建设阶段;视频监控补盲、水域安全隐患治理等一批安全保障项目均按计划稳步推进。

    产业培育上,出台农文旅扶持政策,梳理产业项目清单,推动“运动休闲+非遗体验+生态农业”融合发展。如常安镇以壶源溪为纽带,打造“一溪两岸”产业培育格局,依托永安山打造滑翔伞训练基地,在原有基础上新开辟滑翔伞东风起飞场,并增加热气球等低空飞行项目;借助小猪坑溪天然资源优势,计划开发峡谷漂流项目,目前已与投资商进行多轮洽谈;同时在壶源溪沿线的安禾、沧洲等村大力推进餐饮、民宿等富民产业发展。湖源乡册店里水上项目等均加速推进中。场口镇加速推进东吴文化展陈项目。

    此外,社会治理方面,由区委政法委牵头,除了给予乡镇在力量支撑、规范管理、兜底保障等支持外,同步推进统一标牌标识设置、一支队伍管治理融合、下沉指导等。宣传推介方面,深入挖掘推广流域资源,扩大农文旅品牌影响,举办农文旅活动,带动流域农文旅消费,并积极谋划引进农文旅资源,策划大活动引流场景。

    未来我们将持续吸纳代表委员建议,以“项目化、清单化、责任化”方式推进共治,力争将壶源溪流域打造成“生态保护样板区、共富发展示范区”,让“一溪清水”真正成为百姓的“共富源泉”。